我们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这一问题的回答牵涉到一所大学最深层的自我认知,以及它对于知识与教育最基础的哲学与态度。要成为一所伟大的大学,这就是今天交大人对这个问题最强有力的回答。
如何能成就伟大呢?伟大意味着,这所大学应该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理性发展,关注人类科技与文化,成为人类精神追求永恒的所在,成为人类精神追求的依托。总之,伟大的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
近日,学校上线了“天问神答”系统,该系统将分批发布并回应各学科未解科学难题,包括数学、物理、医学、工程等各个领域。它是当今世界最难科学问题和破解之道的发布和交流系统平台,也为学者、专家、学生以及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敢于思考敢于创造的平台。这个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从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泥泽中超脱出来的可能性,以“为了学术而学术”的纯粹而崇高的理想,成为智慧的中心,自然界的阐述者,或美的新形式的创造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天问神答”这一小小的创意和举措,让我们意识到,世界一流大学不是数论文数出来的,而是能够为全世界、全人类破解什么样的难题,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期待这个系统,牵引着我们在朝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中,迈出坚实有力的一步。
“天问”彰显交大人的胸怀和气度。众所周知,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9月11日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把脉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着眼“十四五”时期加快科技创新的迫切要求,以“四个面向”指明科技创新方向。其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既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作为科技工作者主体的科学家的职业操守和智力依托,也是他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继而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要求和内在需要。
正是这种共赴家国理想的胸怀和无畏挂帅揭榜的气度,成就了交大60余载扎根西部热土绘就的壮美篇章,也必将在未来以创新驱动发展成全今日交大人的远瞩高瞻。学校“十三五”规划的142项任务中的119项已经提前完成或者基本完成,面向新时代对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交大人的殷殷期望,“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完成将是新一代交大人雄心所在,志气所向。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一道道未解科学难题犹如座座灯塔,引领交大师生“想人之所未想”,以革新意识和战略眼光鼓舞起舍我其谁的勇气豪情,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凝聚起全社会所迸发的创新创造的磅礴力量,为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神答”塑造交大人的开放与融合。“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重要性,从资源配置、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科技改革、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关键问题的路径。而承载着交大人对于未来大学新形态的构想与寄托的创新港的建设目标在于,通过培养和集聚创新型人才,形成政产学研贯通的集群,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与社会深度融合谋求高等教育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的“突围”,最终实现大学引领社会发展。
以上目标定位和路径实现决定了创新港必须也必然是一个开放融合的平台。今年9月,创新港启动“科创月”期间,先后举办了152场科技交流活动,已经建成的29个研究院的300多个科研平台集中向全世界展示了科技成果,并与中国华能、中国核电、华为等企事业单位签署协议100余项。根据规划,创新港未来将围绕理、工、医、文等四大方向建立若干跨学科交融互通的研究院(中心),同时创新港作为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由与西咸新区联合建设,意味着也已实现高校与政府的互通互融。
关于“天问”的“神答”所呼告的以及展现的,正是交大师生以及全社会关于科技创新、强盛家国的共同决心。正如同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问题的解决进展需要在物理上和数学上两方面引进根本上的新观念,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键核心技术要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就必须打破约束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制度藩篱,建设好开放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和机制,为激发科技人员活力、提高科技创新产能提供基础条件和根本保障。
作为学校“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创新港的内涵建设和目标实现,是赋予我们新一代交大人的光辉使命和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莅校考察时讲到:“我也完全相信我们的交大人,在西部的同志一定会在未来的,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杰出贡献,为中华民族立下卓越的贡献。”我们交大的每一位师生,决不会辜负总书记的“完全相信”。扎根西部,服务国家,在逐梦世界一流的进程中,让我们共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