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研究生英语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的通知
西交研〔2018〕112号
各院、处及有关单位:
《研究生英语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已经2018年5月10日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八年五月三十一日
研究生英语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
(经2018年5月10日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研究生英语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和“双一流”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改革目标
树立以培养研究生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为中心的英语教育教学理念,参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设定教育教学目标,到2020年,建成以实践教学为主体、英语教学和科学研究深度融合、课内课外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英语教育教学模式;显著提升第一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研究生学术英语输出能力,增加研究生对英语教学的获得感;在国内研究生英语教育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总体思路
针对我校研究生英语教育教学中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不足、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术交流与表达能力欠缺的突出问题,遵循“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能力为重、效率为先”的原则,构建课内授课与小班实践、自主学习、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以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实现英语教育教学的三个转向: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养成,从单一课堂教学转向多学科、多环境协同育人。
三、十项举措
(一)突出需求导向,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实际英语水平,分别开设学术英语(一)、学术英语(二)、医学英语三门课程。学术英语(一)侧重学术英语口语与写作通用技能训练,学术英语(二)侧重高阶学术交流能力训练,医学英语侧重医学专门用途的英语能力提升。三门课程采用统一学分与学时。
课程名称 |
授课对象 |
总学时 (课内学时) |
学分 |
学术英语(一)、(二) |
非医学类硕士研究生 |
64(32) |
2 |
医学英语 |
医学类硕士研究生 |
64(32) |
2 |
(二)建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行多维度评价
实施“课内授课+小班实践+网络自主学习+第二课堂活动”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建立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层次实践平台;小班实践以学院具有丰富海外经历的专业教师为主要师资,以讨论、互动等形式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专业论文写作、会议报告、墙报制作与展示、e-mail交流、投稿辅导等方面的小班辅导与实践训练,学生可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进行自主约课、选课,激励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综合平台,开展精准训练;由单一的课堂考核方式转变为多维度评价。
模块 |
具体内容 |
考核(权重) |
课内授课 (32学时) |
知识讲授、技巧训练、思维培养、小组合作研究、项目式学习、场景化展示等。 |
终结性考核 (40%) |
小班实践 (32学时) |
以各学院专业教师为主,开展针对多种学术英语应用场景下的小班实践与辅导。 |
专项考核 (50%) |
网络自主 学习 |
基于自主学习系统的课内知识实践及检验、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网络互动社区等。 |
自主学习评价(10%) |
第二课堂 活动 |
模拟联合国、辩论赛、金秋外语节、国际学术会议模拟大赛等。 |
参与、获奖 (附加分10%) |
(三)实施与科学研究充分融合的实践教学
以学院或学科为单位,遴选具有丰富海外留学经历的优秀专业教师,与外语学院教师组建“学术英语指导共同体”,承担本学院研究生“小班实践”部分模块的英语教学任务。其中,学院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不少于50%,实现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与英语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制订《“学术英语指导共同体”实施办法》,明确目标、任务、组织与激励方式、保障措施等。
(四)设置免修条件,实施分层培养
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特点和需求的研究生实施分层培养。硕士生入学后需参加水平测试及水平评估,达到相应条件者可免修英语课内学时;根据学生水平、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的小班实践内容,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实现学生英语能力的平衡发展。
(五)建设自主学习综合平台
充分利用新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语言学习资源,打造英语信息化学习平台与网上语言学习社区。利用线上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手段辅助课堂学习;基于语言应用能力解析、训练、测评系统,实现学生自助式语言训练;整合“学科基础发展文献集”资源、校外学习资源,实现专业与英语学习的紧密结合。
(六)建设“语言实践中心”
建设“语言实践中心”,组织开展研究生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活动,为师生提供英语写作指导、科技英语论文修改等服务。组建由国内外知名写作研究专家组成的指导委员会,为“语言实践中心”的发展及运行提供咨询和建议;组建由外语专任教师、外籍教师、讲座教授、学校留学归国人员及博士生助教等组成的写作指导团队;邀请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师开设英文学术写作讲座、指导实践活动,实现专业教师与外语教师的优势互补。
(七)建设高素质英语教学师资队伍
1. 加强教师培训。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邀请国外知名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专家来校进行短期课程规划和设计培训;每年优选至少2名校内教师赴国内外一流大学进行教学观摩和学习,形成学习总结报告,将可借鉴经验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2. 完善教学助教聘用体系。每学期从英语专业硕士或博士生中选用约40名助教辅助教学工作;助教须经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外国语学院培训后上岗;实行助教评优制度,对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
3. 组建高水平兼职授课队伍。加强国内外兼职授课队伍建设,促进英语教学师资、授课水平整体提升;依托学校一流学者讲学计划、来访等,每年至少引进或聘请5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开展培训,面向英语教师开展师资培训、面向研究生开设专题授课项目,指导第二课堂活动。
(八)建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制定课堂授课、小班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细则,由学生、督导专家、同行等对课程质量进行多角度评价;建立授课水平动态评价体系,实现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测、评、管”三项功能;将课程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评价挂钩;对教学效果差、课程评价不合格的授课教师,依照学校相关文件规定进行专项帮扶或停课培训。
(九)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氛围
1. 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类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锻炼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导师、学院及相关部门应鼓励并优先安排研究生以会议报告、墙报、会务组织、志愿者等多种形式参与学校的各类国际会议、海外学者来访等活动,在真实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搭建多元文化社区,创造良好语言学习环境。依托“语言实践中心”、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学院、学生社团等单位或团体,以英语角、研讨会、恳谈会的方式开展各类活动,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
3.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举办各种思辩类活动,如英语辩论、模拟联合国、公共演讲等,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拓展国际化视野;开展各类写作竞赛、口语大赛、模拟国际会议、金秋外语节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水平英语学科竞赛,以竞赛训练带动英语水平与能力提升。
(十)构建立体的英语能力发展监测体系
参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学术英语输出能力的相关标准,采用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建立教学过程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评价数据库,构建“线上+线下”“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纵向对比+横向比较”的研究生英语能力发展监测点;以学术英语实践能力为导向,构建包含学术英语水平、能力微变化和学生学习获得感等多个指标的立体监测体系;将发表英语学术论文、国际组织实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研究生海外深造等作为英语输出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实现学生英语能力发展监测、教学模式调整、检验改革效果等多重功能。
四、工作部署
(一)实施经费
师资的聘用与经费由外国语学院申报,人力资源部审批;短期聘用讲座学者经费由研究生院统一纳入“一流学者讲学计划”;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语言实践中心”、小班实践课程由研究生院教改项目及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经费支持建设。
(二)组织实施
外国语学院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按“行动计划”制定配套实施细则,落实责任人,明确实施进度与考核方式。“小班实践”模块中的专业教师由各学院组织遴选,并由学院负责安排教学任务。研究生院负责统筹协调 “行动计划”相关建设资源,督促检查进度。
(三)实施时间
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制定与文件配套的实施细则;建成“语言实践中心”;建成研究生英语选课系统;建成研究生英语综合学习平台;学院组织“小班实践”模块专业教师遴选,并进行教师培训。
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全面推行研究生英语教育教学改革;评价第一学期教学、研究生英语综合学习平台、“语言实践中心”运行效果。
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研究生英语能力评价与监测体系主体功能建设;评价首批改革的研究生英语能力提升效果。
本行动计划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从2018年秋季入学研究生新生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