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芬教授(1919年8月—1982年10月)系黑龙江省呼兰县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抗美援朝天津医疗队进行伤员救治。在苏联莫斯科口腔医学院学习颌面外科3年回国,一直在原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第二附属医院前身)工作,为创建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系、口腔医院起到奠基性作用。开展腭裂根治术、手术治疗颞颌关节强直、应用改良费拉托夫皮管修复鼻缺损获1958年全国技术革新展览一等奖,被选为全国医药卫生技术革命先锋,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面部大块组织缺损修复在国外仅有苏联1家机构能够开展,用奥布浩娃氏方法修补先天性上唇裂,利用局部皮瓣或全层植皮治疗面部瘢痕畸形、眼睑畸形、黑色素痣及血管瘤等,开展眼睑、唇红、手指再造、阴茎、四肢及全身成形。制作的假耳逼真、美观。开展的大面积全厚皮片移植,能保留汗腺、皮脂腺,成活皮肤柔软且色泽变化小。颌面部巨大血管瘤手术、一次性修复上唇完全裂及鼻翼畸形手术、麻子磨平术、异体异种软骨移植临床应用等都获得成功。她和助手们开展的许多项目居国内领先水平。她是我国最著名的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和整形专家之一,在全国专业界享有极高声誉。她把一生最后的25年全部奉献给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口腔医学事业。2024年8月6日,正值董淑芬教授诞辰105周年,特发该文以纪念。
董淑芬教授
一、前半生的成长
董淑芬1919年8月6日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1939年3月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齿科医学部,1941年12月毕业。之后在伪新京医学院附属医院、新京铁路医院牙科、天津牙科防治所工作。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董淑芬1949年夏被晋升为主治医师,1950年夏当选天津牙科防治所(后改称牙病防治院)模范,1950年11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她在牙病防治院第一个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医疗,前往位于吉林洮南县的天津抗美援朝医疗队进行救治工作。
在洮南县4个多月的救治中,她让轻伤员坐在小板橙上做手术,重伤员就在床前做手术,每天完成近10例手术。因为医疗队住地和伤员住地有七、八里的路程,室外气温常在摄氏零下40度,但她不管刮风下雪,总能冒着冬天的严寒每天至少两次步行去工作。她对医生护士不分你我,什么都干。帮年长的护理主任洗衣服,晚上给煤炉子填煤生火。旧历年放假期间,有名志愿军战士因下颌角内侧骨折后牙冠松动不能使用,她给做了牙冠摘除手术。为了观察手术效果,她每天从住地两、三次前往病房观察探望,进行处理,直至患者痊愈。有次星期天由前方转来两名伤员,身上的泥垢有铜钱厚,她立即动手和护理人员一起给伤员擦澡,使伤员的面貌焕然一新。4个月大量的手术操作,提高了她的手术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董淑芬于1951年夏担任口腔外科小组临时领导期间,在牙病防治院首先实行挂号时间内不限制人数,接诊人次逐月增加。她提出并在天津市第一个实行预约挂号制度,7月份口腔外科小组接诊患者增加到6645人次,8月份达到6700人次,同时还要做各种手术。口腔外科小组发动义诊捐献飞机大炮,她每个星期日都坚持加班加点工作。4个星期日的义诊捐献活动结束,她又和天津市抗美援朝第一医院联得联系,连续利用星期日不休息为伤病员进行治疗,从没间断。在口腔外科小组的带动下,天津牙病防治院的整体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工作走在天津市同行的前列。董淑芬也于1951年秋被评为天津市卫生机构一等模范,口腔外科小组被评为模范小组,天津牙防院被评为模范医院。1952年2月,她被组织派往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学习,1953年4月被送往北京留苏预备部学习。1954年前往苏联莫斯科口腔医学院学习,指导导师是苏联最有名的颌面成形外科专家阿•意•叶菲达基莫夫教授。为了学好医学理论和做好实践,她每天下午3时从病房下班后,就直奔图书馆,直至晚11点闭馆。晚上回到宿舍时,她仍开灯继续读书。留学三年的9个寒暑假,她基本上在图书馆或手术室度过;她利用各种可能利用的时间,攻读了几乎所有的颌面成形外科俄文文献。在配合讲师进行手术时,带教讲师马克西莫夫娜发现她的手操作起来非常熟练,情不自禁地称其为“金手”。1年之后,董淑芬可以独立进行操作,为那些在二战中负伤而致面部有缺损的战士、农民、知识分子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手术,让他们重新有了耳朵、鼻子,有了纯正的五官。数百例的手术实践,也让董淑芬再次积累丰富的经验。
1957年6月,她通过了关于颌面肿瘤的副博士研究论文答辩。之后前往列宁格勒创伤矫型研究所参观1个月,拜访世界著名的颌面外科专家林别尔格教授,观摩他的手术操作。这位七十三岁老教授在手术台上操作,就像娴熟的少女绣花一样在伤员的皮肤上做着各样的造型,使伤员的外观趋于完美,也令董淑芬叹为观止。
二、专业奇迹升腾在西北大地
1957年9月,获得苏联副博士学位的董淑芬,因爱人李作潢先生已经于1956年调往西安,担任847厂(现西安昆仑机械厂前身)总工程师,她来到当时的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担任副教授,开始为中国自己的老百姓服务。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位于西安市西五路西段,当时设置有内、外、妇、儿、传、眼、耳鼻咽喉、中医、口腔科,专业设置虽较齐全,但专职从事口腔整形外科业务的专家不但在全国寥寥无几,在该院更无一人。
年已38岁的董淑芬来到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后,映入眼帘的医疗区全是土木结构的平房,口腔科门诊就设在平房里,没有病床。她来到医院后,利用一切时间向全国各个医院的口腔科和五官科同事写信,介绍她在苏联期间学得的技能和能够开展的手术,请他们能将处理不了的复杂疑难患者转来西安诊治。医院从外科病房给她腾出3张病床,又于1958年3月设立病床25张,供她开展颌面外科业务使用。
接受董淑芬第一个手术的是本院工人杨青山的爱人徐英琴。当时杨青山文化程度低,徐英琴是初中毕业生,但因患狼疮15年而导致鼻子有缺陷。两人谈恋爱时,杨青山答应给徐英琴一定能在本院修好鼻子,徐英琴才答应结婚。两人结婚后在医院做了两次手术都没有成功。董淑芬来医院工作后,她看过徐英琴的鼻部缺损,决定使用费拉托夫皮管移植技术给徐英琴补鼻子。她在徐英琴的左上臂内侧分离出一长片状皮肤做成管状,两头并不切断,进行10天的精心换药后拆线,再行10多天的间断加压,将皮管的一侧切断后接到徐英琴有鼻损的鼻头上,间断加压后证明皮管完全符合要求,便将皮管另一侧切断,将皮管完整地移植到鼻缺损部位并进行外观修整。修补后董淑芬一天几次跑到病房看皮肤的生长情况,体温和伤口在换药时都没有问题,再过几天就拆线了。就这样,第一个全新的鼻再造手术成功了,徐英琴有了一个端端正正的鼻子,董教授及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成功进行该项手术,在全国也属首例。
董淑芬的事迹被健康报报导后,沈阳水泥厂工人李修元因为1947年参加辽沈战役被敌方炮弹炸掉了鼻子和上门牙,面容严重毁损,对身心摧残很大,遂写信后来西安求治。当时国内外通常做法是从患者前额切取材料,这会给患者前额留下明显的疤痕,很不美观。董淑芬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技巧,给李修元制作了费拉拖夫皮管,保留皮下血管网,把皮下脂肪剥离到最薄,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患者出院和口腔颌面外科的同志们合影后,普通人根本看不出照片上患者的鼻子是另安上去的。费拉托夫氏皮管是俄国专家费拉托夫于1914年将其发明用于临床,并于1916年9月提出报告,被公认为整形手术上最好最可靠的材料,后在苏联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虽也进行该法的应用,但安上去的组织器官外观臃肿,很不美观。而经过董淑芬灵巧的手,使其在对中国人的治疗中生根、开花、结果,患者的外观得到极大的改善,总能出现奇迹般效果。
董淑芬带领助手们对1957年10月至1959年5月期间,对22例患者应用费拉托夫皮管进行各种类型缺损畸形和颞颌关节骨性强直形成假关节手术进行总结。这些患者有因战伤、外伤或狼咬伤导致鼻子、耳朵、左面颊缺损,也有因走马疳(坏疽性口炎)导致鼻子及口唇缺损,病史有长达27年、25年、18年、11年、8年之久;也有外伤、烧伤导致手部疤痕挛缩畸形者;也有面部血管瘤,左颊部肿瘤恶性变者,年龄从出生6个月到45岁不等,多数为20岁到30岁。面对这些多从远道求医而来的患者,董淑芬从他们面部的表情,能深深体会到他们对变美的渴望。她认真研究分析患者缺损的部位及治疗的办法,一一制订出最妥善的方案。她根据患者病损组织的部位和大小选择对应的供体组织部位,以尽量保证皮肤颜色的一致。她对下唇缺损27年和鼻小柱缺损18年的两例患者取材左上臂内侧制作皮管;14例患者取材腹部,6例取材胸肩峰。对18例患者实施双蒂皮管,其余4例患者实施单蒂快速皮管。治疗效果除2例合并轻度感染外,20例患者都得到治愈。她也提出个人在皮管部位选择、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手术后护理、皮管锻炼及转移等方面的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首次应用费拉托夫氏皮管进行数量众多技术操作治疗不同类型患者的实践,为该皮管在国内的应用开创了广阔的道路。
1958年3月,有位20岁的小伙子求医上门,要求董教授给他取掉从小就长在前额的色素痣,以改变他的容貌,让他能娶上媳妇。董淑芬决定从他的左颈下部切取2×2厘米全层皮片移植到他的前额部,把长痣的皮肤换掉。手术取皮、植皮倒是成功了,可是由于术后敷料压迫太紧导致移植的皮肤坏死,手术又失败了。为此,只能去掉坏死皮肤,再从左上臂内侧取皮再植,术后9天,再植皮肤生长良好,手术成功。小伙子额头上的黑痣没有了,心里甭提有多高兴!有位13岁的男小孩被家长带到医院,请求董淑芬予以治疗。这个小孩7岁时被狼咬伤,导致左面部瘢痕挛缩,左眼下睑外翻,6年来无人能治。董淑芬给小孩从左耳后取了1×2厘米全层皮片移植到患儿的病变部位,修复了外观和功能,让患儿得到满意的效果。外伤、烧伤、土枪伤、先天性梅毒、疮后瘢痕挛缩所致眼睑外翻不能闭合、面部瘢痕的患者都来到她的面前,请求救治。有一半的患者病史长达10年以上甚至20年。董教授对这些患者都进行了治疗,先后从左耳后、左上臂内侧、右锁骨上、左颊下部取皮,最大取皮面积达到6×4厘米,除1例土枪伤因创面原有感染效果欠佳外,其他13例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她对1年1个月治疗的14例患者进行总结,认为切取皮片时,“应先用锐刀沿划线切开皮肤全层,先在一端微微剥离起,以马尾或细丝线在皮片边缘上间隔缝合数针以作牵引,切取时左手示指垫于皮片下,拇指及中指介牵引线半皮片接紧,用刀在皮肤与皮下层之间剥离切断相连之纤维组织而不带皮下组织,剥离时应在同一平面上,禁忌将皮片切穿”。认为此法较垫纱布卷为优,并对取皮区的选择、植皮后的加压包扎有适当的建议。
她和助手对“对偶三角皮瓣成形术”治疗的20例患者进行总结,对1957年10月至1961年6月应用形成皮管修复各种类型缺损畸形和器官再造65次进行总结探讨,对1958年到1963年5月为修补患者身体各部分缺损和畸形所作的圆形皮管117例(包括快速皮管18例),就“皮管的缝合问题”“皮管水肿”“皮管长宽比例”“皮管血管分布”进行临床体会和组织学初步研究报道,给国内同行提供参考。
她指出“从现代医学先进国家的文献报道来看,成形外科在临床工作上开展较多,在理论上的研究和探讨却还比较贫乏”,“如果这些理论性问题不能及时深入研究,实践就难于逐步向前推进。为了提高本专业水平,成形外科工作者,特别是已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应该用一部分时间从事研究工作。”由于成形外科范围很广,其手术方法较多而且复杂,这就“应注意选择方法简便而效果最佳者,同时要经过长期的实践钻研,才能取得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董淑芬教授(中排左4)1960年为大庆一青年(中排左3)进行鼻整形后与口腔科同仁合影
她从1958年11月到1964年3月对11例患者17个鼻翼缺损,采用皮管修复、局部皮瓣修复、耳廓修复、全层皮片游离移植的方法;对14例18侧外耳缺损应用上臂内侧皮管+肋软骨移植填充进行成功修复,或进行耳后及颈部皮瓣+肋软骨填充修复;在1958年至1962年4年对81例面颈部血管瘤的成形手术治疗;1958年3月至1962年12月对先天性上唇裂180例应用改进的奥普浩娃氏法进行修复。特别对于14例巨型血管瘤的治疗中,一些患者术前除要进行血管瘤的造影,了解血流的走向,在手术过程中还须施行颈外动脉结扎,以防过多的出血,进行的手术与硬化剂混合治疗也取得明显疗效。认为对于血管瘤的治疗,切除后的严密止血加以全层皮片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办法。
因在第一个年度就开展了腭裂根治术、手术治疗颞颌关节强直,应用改良费拉托夫皮管修复鼻唇颊缺损、面部和手畸形等,她承担了国家科研题目2项,1958年开始培养卫生部派遣进修生三名。她开展的3个手术项目参加全国技术革新展览并获一等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选为全国医药卫生技术革命先锋,并在1958年9月赴北京参加经验交流会,和与会代表一起受到周总理接见。1959年开始接收培养研究生3名,进行授课和实践培训指导。她除过工作学习和必要的休息外,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第一部《颌面成形外科学》(上册)的撰写,为每一论点寻找理论和实践的论据,以满足医务工作者的需要。经一年多时间努力,终于完成30万字上册的撰写任务,并投稿人民卫生出版社。动物实验室也建立起来,一些科研项目也先在狗的身上率先开展起来。
董淑芬教授手术治疗面颈部血管瘤畸形后的效果
她高超的手术技能被国家卫生部的领导知道后,就介绍一位革命烈士的后代到西安来治疗。这位烈士女后代从小父母因革命牺牲,由革命长辈哺育长大,因为小时患天花留下满脸麻子,快30岁了还不敢见人,心里压力大,连性格都变得古怪。董淑芬见到姑娘后,让其放心,一定要给其想法治好。她用和爱人李作潢一起研究出麻子磨平砂轮治疗器械(砂轮由李作潢亲自挑选试验),给姑娘进行治疗操作,在打磨的过程中不断在皮肤表面注水降温,磨掉表浅的疤痕又不伤真皮。磨完后破损皮肤表面撒上粉状抗菌素,再用油纱布和棉垫包起。经过多次打磨,再从姑娘的第六肋骨取出软骨,经修整后安在姑娘的鼻子上。当拆线后,一个全新的面容出现了,姑娘照着镜子,乐得满眼是泪。她对董教授说: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经230多天的治疗,姑娘于1961年夏回到卫生部,分别很久的同伴根本认不出她。
为支持董淑芬开展工作,原西安医学院于1958年3月27日决定由董淑芬担任第四教务室副主任(主任由院长兼任);1959年4月,医院任命董淑芬兼任口腔科病区主任;9月医院成立烧伤研究组,董淑芬担任副组长。1962年1月,原西安医学院建议给6名学有专长的专家配备助手,董淑芬即为其中之一;同年10月,董淑芬担任西安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64年开始承担卫生部全国颌面成形外科师资班教学任务。
三、生命在科学的春天里再次绽放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7年3月,身患脊柱结核的她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被剥夺了工作权利,被强行安排每天打扫病房、过道和厕所卫生,也曾经多次被批斗。她身体本身不好,瘦高挑,弱不禁风,每顿只能吃半个馒头的主食。经过体力劳动锻炼,饭量竟然逐渐大了起来,直到每顿吃两个馒头还嫌不够,身体也逐渐强壮起来,算是“因祸得福”,对她长期脑力劳动的一种“平衡”。在运动中期的1970年,被管治劳动三年的董淑芬解放了,可以到病房开展手术,为患者服务。在医院的支持下,她于1975年亲自动手杀牛犊两头,在无菌条件下将牛软骨剥离下来储藏于零下4度的冰箱中,通过动物实验,将其成功用于临床,用异种异体对患者进行头面部各种缺损的修复。
她从国内外口腔医学发展的高度定位自身学科,认为只有扩大规模,培养自己的学生,方能创造出更大的成就。她以她在国内的重要影响力,向上级组织提出建立口腔系的建议。1975年4月,经陕西省革委会文教办公室陕革文复(75)2号文批准,西安医学院开设口腔医学系,由她担任系主任,当年招收三年制大专班学生30名;同年9月,国家卫生部委托西安医学院开办全国颌面成形外科进修班,由第二附属医院代办并开课,口腔系进行具体承办,董教授担任班主任。之后每年举办一届,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培养颌面成形外科医师。1976年,口腔系再招大专班学生30名。
1976年10月,十年“文革”结束,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在重获新生的大好形势里,董淑和北京来院进修的同志两次登台进行“全国人民齐欢笑”的对口相声表演。1977年,她听说国家准备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带领全系同志认真讨论,提出三年内赶超国内和世界先进水平的九项规划。她把任务落实到人,面对二十世纪剩下的23年这“一生中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最后的大好时机”,她决心团结口腔系全体同志,“完成或超额完成3年内赶超国内和国际水平的规划项目”,她自己还将在3年内“用我们自己大量资料写出我国的颌面成形外科参考书初稿”,要“乘东风破万里浪,争速度,抢时间,大干二十三年,干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大国家,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
1977年,西安医学院口腔系开始每年招收五年制本科生。1978年1月,她被提升为教授;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她被选为全国科学大会表彰的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并赴北京参加大会。1978年,她的“外耳再造”“同种异体、异种软骨移植的研究”“大面积全厚皮片移植的临床应用及组织学研究”获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奖和陕西省科技大会奖。1980年,她的“带蒂肌肉瓣加软骨移植治疗面神经瘫”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上臂内侧皮管法再造外耳的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79年3月,董淑芬当选医院党委委员、常委,副院长;同年10月,兼任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主任。她向上级建议建立口腔医院,以实现胸中更远大的理想,并不断奔走呼号,以求尽快批准。1981年,国家卫生部批准了西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基建工程计划,董淑芬闻讯后高兴地连续几夜睡不着觉,设想着心目中口腔医院的模样。1981年10月,中华医学会在杭州召开全国口腔颌面外科专题学术会议。这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界首次全国会议,也是终止了20年后的首次专科学术交流会,大家共同推举董淑芬教授担任大会唯一主持人。同期,她还当选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
她领导口腔颌面外科团队,从1957年到1981年,共为8900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且效果满意,许多项目居国内领先水平,事迹被国内《光明日报》《人物》杂志和香港共20多家媒体报导。美国、英国、丹麦、日本等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口腔界专家多次前来考察学习。她在中华系列杂志共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5篇,在《陕西新医药》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加全国高校口腔颌面外科教材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整形外科分册》编写,在全国专业学术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四、仁心圣手 精神永存
当一切工作都按着她的设想推进的时候,她却不幸罹患严重的乳腺疾病。作为医生,她知道这种疾病的可怕,只有早期及时进行手术才能根治;但她又担心如果让人知道她得了恶性肿瘤后影响口腔医院的审批,就向所有人隐瞒了病情。她还如平常人一样做着手术、查着房,带领系里的人加紧工作,实现着心中的梦想。随着病情的进展,她的体力慢慢有所不支,她在手术前让护士给她静脉推注50%的葡萄糖加维生素C,仍然精神抖擞地上台手术。肿块后来破溃了,她先是自己换药,后来给手术室的女护士打招呼让去换药,又怕其走漏风声,就打消这个念头,依然自己换药。体力实在支撑不住紧张的工作,她在同志们的劝说下才勉强住院。住院期间,她自己雇保姆照顾生活,科室也派人照料,但在换药时她仍把所有人赶出病房独自进行。随着破溃的皮肤表面越来越大,渗液越来越多,每天要换几次药才能保持纱布表面的干燥。由于体力虚弱,出外检查时需要有人陪伴,一出病房,她就拒绝别人的搀扶,独自支撑着身体走向检查室。
她因疾病的折磨倒下了,再也无法站起。躺在病床上的她,一定还在想着她未竟的事业,想着她的口腔大楼,想着即将建立的口腔医院的发展。1982年10月17日,一颗为着他人搏动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个为口腔医学发展不断思考的大脑停止了工作,一个走过坎坷经历的身躯停止了脚步。她生前立下遗嘱:骨灰撒入正在建设的口腔医院第五层建筑,15000元积蓄和800册个人藏书全部捐献口腔医院。由于她的保密,生前大家对她所患疾病无法知晓。在她死后,二附院的病理科医生连夜前往太平间察看,并经病理取材进行显微镜下诊断,最终确定董教授所患疾病为乳腺腺癌。
董淑芬教授把人生最后的25年,全部奉献给了这古老的三秦大地。她有人间神奇的金手,她是传说中逐日的夸父,她是烈火中不断舞动的凤凰!她用她的言行铸就了一座望之弥高的丰碑,永远为世人所敬仰!她永不停息、向着医学高峰不断攀登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医学人、口腔专业人不断吹响新时代前进的号角,向着新的目标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