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微言教育】校地企共创!西安交大这样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创新引擎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06-23 20:35 浏览量:

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定位创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今天的“科技创新 高校力量·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巡礼”专栏,让我们一起了解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故事。

探索校地企产教深度融合创新模式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创新港初步建设了以国家重大科研平台等为主的创新策源圈层、以校企联合成果转化中心等为主的产教融合圈层、以科技产业孵化园等为主的产业培育圈层,形成了特色鲜明、经验鲜活的“一港模式”,即以“校地企联建、企业主体、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为主要特征,以“开放、融合、适用”为重要导向,以“资源进港、成果出港”为代表形态的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

依托创新港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引入各类金融资本、培育良好创新生态、培养卓越创新人才。

最大限度发挥校地企各方优势,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研发的创新链,开展有组织研发,解决重大产业“卡脖子”关键难题,支撑世界一流企业发展,促进高校有组织创新和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叠加赋能。

把学校、科研机构、企业有形有限的空间拓展为无界无穷的创新空间,更大汇聚各类创新资源,有效激发高校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增强地方发展动力,构建“四链”同向发力、相互依存、共生演化的“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体系,打造服务创新驱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是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是陕西省和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由与西咸新区联合建设,项目一期占地约5000亩、建筑面积约160万平方米。

自2019年9月投入运营,已围绕理、工、医、文4大领域建立了8大共享科研平台、30个研究院和400多个科研基地、智库,深入推进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通过先行先试、破题示范,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打造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


校地企产教融合新举措

1.实施“6352”工程,汇聚科技创新资源

创新港以开放理念聚平台、强承载、优环境,大力实施“6352”工程,推动“政产学研用金”6种要素进港,建设现代产业、未来技术、丝路国际3个学院/研究院/孵化器,构建政策、金融、配套、知识产权法务、服务5种生态,打造成果交易和创投2个平台。

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走在前列。

建设加速器、产品发布中心、众筹平台等多个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联合政府、企业共同建立以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为代表的金融支持体系,为创新港科技成果转化资源整合与金融投资提供高水平服务,充分引入创新资源。

2.建立“1121”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创新港探索建立了“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

“一中心”即鼓励支持企业在创新港建立以企业作为需求、投入、管理、转化主体的校企深度融合联合研发中心。

“一孵化”即在校企联合研发同时引入金融资本,建立大企业承载的技术成果转化孵化器。

实现“两围绕”,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一共享”即支持国有企业带头,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充分发挥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发平台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建立“高校招、企业供、政府助、协同用、多方赢”的人才引培用新机制。

打造“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不仅“刀下见菜”解决当下具体技术难题,而且面向未来开展行业技术的系统性、前瞻性、长期性研究,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构建产教融合全链条创新生态

创新港充分发挥秦创原总窗口作用,坚持“后端深度融合、前端应用牵引”校企共建实验室,构建核心区(3.5平方公里)——“1121”产教深度融合区(35平方公里)——高新产业新增长点培育加速区,形成以西安交大为核心区的全链条科技创新生态。

一是创新核心圈层,定位为科技创新策源地,主要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出高水平原创成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产教融合圈层,聚集领军企业、头部企业等与高等院校联合设立“四主体一联合”创新中心,主要开展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颠覆性技术、重大工程技术开发,丝路国际学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孵化与交易、国际产学研合作。

三是产业培育圈层,在示范区布局各具特色的未来科技产业园,建设标准化厂房,集聚企业小试中试基地,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打通前后端创新链条,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为重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科技保障。

4.探索建立“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合作新模式

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在京津冀、大湾区、香港、澳门等地设立创新中心,布局建设异地研究院,强化与区域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坚持“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在创新港设立基础研究基地,在地方设立产业化基地,从而打通创新港到国家重点区域的通道,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5.推动产教融合走向“一带一路”

▲发布《全球发展行动计划2030》

坚定不移推进科技、教育、人才协同发展,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实施“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升级行动,发布《全球发展行动计划2030》,建设丝路国际学院,成立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区域发展联盟,布局建设海外创新中心,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法律工具箱和案例数据库,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人才,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培育良好生态。


取得成效与典型案例

创新港自2021年“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实施以来,一是致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建设1个大科学装置,在储能技术、医学攻关、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建设了数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重组建设了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40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16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等,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推动创建校企创新联合体,已接待来访企业340余家,与190余家龙头领军企业共建联合研究院(中心),建立了70余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与1100余家科技企业“联手”攻关行业发展共性技术难题,开拓出创新需求与创新动力紧密结合的新路径。

三是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运营转化能力,组建了60余名职业化科技经纪人团队,从已有数万项存量成果中梳理出1000余项易于转化成果推送给企业,引入260多支种子天使基金和金融机构,转让许可专利1000余件,推动科技成果赋权转化项目140余项,就地转孵化200余家高新科技企业,涉及机械制造、高端装备、能源动力、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硼中子俘获治疗”等孵化项目在2023年已获得超亿元天使轮融资。

1.成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数字政府联合研究院

2022年9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数字政府联合研究院”在创新港揭牌成立。

▲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数字政府联合研究院

双方锚定以建设“一流企业+一流高校”深度融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研究院为目标,共建创新链、共促产业链,面向产业、服务民生,基于“共投资源、共同研发、共出成果、共拓市场、共育人才”的原则,探索运营管理新模式、课题遴选新机制、载体建设新方式,开展立体全面合作,打造国际一流联合研究院。

联合研究院将围绕数字政府及网络安全、物联网等优势学科和重点领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能力整合,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打造一批跨界应用,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共同建设网信领域创新高地、人才高地,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成立正泰集团-联合创新中心

正泰集团与在2019年成立的智能电气技术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在创新港于2021年4月联合成立了“正泰集团-联合创新中心”,开启了双方在重大项目、专家智库和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通过平台共建共享,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瓶颈,打造产学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西安交大与正泰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已围绕智能变压器的产品化研制、能源路由器关键技术、直流开断关键技术等方向开展了10余项关键技术研究。

孵化了“可控冲击波高端装备产业化”重大成果,为国家油气资源增产提供技术方案,联合授权专利100余项,承担50余项陕西省重点新品开发、10余项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2项新产品获得设计工业精品。

目前中心已拥有科研工作者 240余人,外聘专家近10人,并依托“正泰工程师学院 ”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

2023年12月,正泰集团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绿色能源、智能电气、创新技术与数字前沿等四大领域,探索推进“产业基础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科研成果孵化产业园、科研成果投资基金”的“两院一园一基金”的2.0版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机制。

3.成立-通用技术集团联合研究院

2023年12月“-通用技术集团联合研究院”在创新港揭牌成立,并立即注册成立机床研究院西安分院,旨在打造机床行业校企合作新典范,推动机床产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通用技术集团联合研究院揭牌

通用技术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国家工业母机链主企业、中国企业500强,将为联合研究院建设投入现金及实物超亿元,聚焦超精密机床设计与制造技术、面向重点应用的高速精密数控加工工艺、高精度数控机床热误差控制技术等紧迫性任务需求,建立高端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实现产业化应用。


未来展望

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内涵建设,坚持从国际视野看交大、国家战略看交大、跳出交大看交大。

持续强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基础学科建设,加快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以企业所需牵引科研,以企业发展反哺科研,形成深度融合、一体发展的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推动学校更好融入国家战略、融入社会发展、融入产业创新。

不断深化评价改革、分配改革、管理改革,持续扩大校本部开放、国内开放、国际开放,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全力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支撑服务国家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国家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交大智慧和力量。

文字: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
图片:
编辑:溪知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