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第九届“十大学术新人”评选揭晓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3-05-18 07:25 浏览量:

近日,第九届“十大学术新人”评选结果揭晓,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及专家评选,经金学院冯晨等10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西安交大“十大学术新人”评选重点聚焦近三年入职的青年教师,自第八届评选活动起,入选对象进一步向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特别是在学术前沿和交叉领域展露头角、具备较强发展潜力的“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遴选。本年度“十大学术新人”主要分布于财政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社会学、材料学、应用数学、电气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核能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10个学科领域。获选人平均年龄31岁、入校时间2年,入职后人均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

让我们一起走近西安交大第九届“十大学术新人”入选者。(以姓氏笔画排列)

冯晨 经金学院

冯晨,1993年生,经济与金融学院财政系助理教授,系主任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2018年至2022年期间,冯晨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系攻读博士学位,2022年7月入职经济与金融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财政学》《政府采购管理》等课程。冯晨立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财税政策改革等现实需求展开研究,目前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入校后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及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等中英文代表性期刊发表、录用论文十余篇,获得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上海青年经济学者优秀成果奖等学术荣誉。

“冯晨入选‘十大学术新人’,是对科研的热爱和在学术探索上孜孜以求的结果。”冯晨的导师宋丽颖表示。冯晨表示很荣幸加入交大经金学院这个大家庭,让自己有机会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自己将以更大的热情、更大的努力去争当西迁精神新传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洋 管理学院

刘洋,1990年生,中共党员,管理学院信息系统与智能商务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智交互、平台治理、VR/AR背景下的消费者行为、数字化创新。刘洋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取得信息系统与分析方向博士学位。2020年10月,刘洋进入西安交大管理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入职以来主讲《大数据与管理学前沿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联合主持香港科研资助局优配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刘洋围绕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大需求,聚焦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在健康、零售与文旅行业的创新应用,研究成果发表于管理学与信息系统领域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等顶级期刊,曾获“国际信息系统年会最佳进展中论文奖”与“李怀祖管理学研究成果奖”。

刘洋表示:“感谢学院与团队对我的研究的大力支持,我将继续开展有趣、有意义的研究,在数字经济和信息系统行为学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团队导师廖貅武期待刘洋未来能坚持初心,再接再厉,不断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刘鑫 电信学部

刘鑫,1990年生,中共党员,电子与信息学部多功能铁电材料与量子技术研究所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序构光学功能材料的研发及器件开发。2017年至2021年在西安交大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期间赴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联合培养。2021年11月,刘鑫进入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承担本科生专业课《电介质物理》的助教工作。刘鑫主要围绕国家对序构功能材料的重大需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子课题,同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Science、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权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

“在前辈的助力下,我踏入了科研的大门。在团队的支持下,我将进一步奋发作为!”刘鑫埋头勤勤恳恳教学,踏踏实实科研。刘鑫表示,将胸怀“国之大者”,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志做对国家有用的青年学者。刘鑫的导师徐卓教授表示,希望刘鑫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奋勇拼搏的劲头,在功能材料学术领域开拓新天地。

李晓光 人文学院

undefined

李晓光,1992年生,中共党员,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李晓光2014年进入求学,201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2019年完成硕博连读后,前往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10月进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李晓光主讲《组织社会学》等5门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网络分析,面向世界学术前沿开展社会资本研究,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开展教育匹配分析,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民族交往研究。入职两年半以来,李晓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民委研究基金等 5个科研项目,在Demography、Social Networks、Social Forces、《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民族研究》《开放时代》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决策建言被相关部委、省委采用,担任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等多个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人。

入选“十大学术新人”,李晓光倍感荣幸,他表示在西迁精神的感召下,将自身科研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践行“四个面向”,服务地方社会。李晓光博士后导师边燕杰教授勉励他要成为“超一流的社科青年学者”,不断在社会学领域取得新成绩。

杨洋 材料学院

杨洋,1992年生,中共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强度研究室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的形变与相变行为。2020年12月,杨洋毕业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21年4月,进入材料学院材料形变与相变团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加入“材料工程基础”课题组,围绕柔性电子器件用关键材料的学术前沿,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揭示了褶皱对二维材料形变与相变机制的影响;围绕材料高温服役性能的国家重大需求,利用原子模拟揭示纳米孪晶金属材料高强度、高热稳定性机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和军工项目各1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等高水平期刊中发表论文9篇,获评2021年度学校招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在荣幸之余,我倍感压力,这不仅是荣誉,更是鼓励和鞭策。”杨洋始终不忘感恩之心和科研初心,在学术的道路上没有尽头,他表示,将做充满好奇心的人,在科学的世界里不断探索,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去解谜,去创造更多新时代的精彩。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军深切寄语:“在大时代,要立大志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创新路上不断前行。”

杨鹤然 数学学院

杨鹤然,1991年生,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科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与医学影像分析。杨鹤然2021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2017年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IACL实验室交流,合作导师为Jerry Prince教授。2021年4月,杨鹤然进入数学与统计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担任2022级本科生班主任和学业导师,主讲《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课程、承担《数学分析》课程助教等教学任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数学天元基金子课题等3项科研项目,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等5项科研项目。入职以来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MICCAI等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4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担任国际研讨会SASHIMI的PC Member,担任国际期刊IEEE TMI和会议MICCAI、ECCV、ICLR、ICCV等审稿人。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杨鹤然一直将华罗庚的这段金句作为自己在科研领域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的精神支柱。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深切寄语杨鹤然,希望他今后能够再接再厉、开阔视野,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

吴治诚 电气学院

吴治诚,1993年生,中共党员,电气工程学院高电压技术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电工材料研发与电力设备可靠性提升。2020年7月,吴治诚进入电气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入选2020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围绕电网核心设备绝缘可靠性提升及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运维的重大需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国网南网重点科研项目等10项,提出了GIS/GIL绝缘子机电性能协同优化方法,研发了固态变压器、三支柱绝缘子用环氧树脂配方,研制了变压器油溶气体光声光谱快速检测设备,解决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多项痛点问题。在PSST、TDEI、JPhysD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6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担任CIGRE NGN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及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担任《高压电器》青年编委。

入职以来,吴治诚潜心科研学术工作,表现出优秀的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吴治诚十分感谢学校、学院和导师的悉心培养,“我将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把科技报国之情转化为创新发展之力,争取做出更大的贡献。”

赵志斌 机械学院

赵志斌,1993年生,中共党员,机械工程学院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端装备智能运维及增材制造监控。2021年1月,赵志斌进入机械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围绕航空发动机与直升机运行安全与健康管理的国家重大需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重点研发子课题、博士后面上、特助等科研项目。作为骨干参与基金重点、“两机”等重大项目,参与开发了直升机HUMS软硬件系统,已批量装机应用200余套,保障了直升机运行安全。在Nano Energy、IEEE-ASME T MECH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发表至今谷歌学术引用2700余次;在国内外数据挖掘大赛中获奖4次,授权发明专利10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担任知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副编辑。

从西安交大钱学森班到青年教师,赵志斌已经在西安交大这片科研沃土上学习工作了10余年。他的导师陈雪峰教授深切寄语,希望赵志斌心无旁骛地开展科学研究,瞄准本领域国际最前沿的科学问题。赵志斌始终牢记肩负的使命:“我将继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初心,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郭凯伦 能动学院

郭凯伦,1992年生,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室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新型反应堆设计等。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核能科学与工程系访学,2020年获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学位,2021年7月进入能动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郭凯伦围绕国家在核电与特种反应堆领域重大需求,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投身我国核能事业发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重点项目子课题、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和企业横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文章43篇。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担任ATE、Energy等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Energies特刊客座编辑,中国电力科技网核电技术专家。

作为一名核学科教师队伍的新人,郭凯伦备受鼓舞:“我将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四个面向’,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做一名优秀的交大教师。”团队导师苏光辉教授、秋穗正教授、田文喜教授共同寄语:“期待郭凯伦在未来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根植核科学领域不断开拓进取。”

韩斐 生命学院

韩斐,1990年生,中共党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研究所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可穿戴变色传感器。2017年7月,韩斐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取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学位,2020年4月加入生命学院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研究所(BEBC)团队。韩斐围绕国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需求,通过将刺激响应变色材料、纳米水凝胶及可穿戴设备等领域交叉融合,致力于可穿戴连续变色传感器在监测皮肤生理信号方面的开发与优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12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高倍引论文2篇。韩斐入选中国博士后计划引进项目。

获此荣誉,韩斐十分感谢BEBC团队、生命学院以及学校的关心与支持。“我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立足团队,在前沿交叉领域贡献更多原创性科研成果。”韩斐说道。导师徐峰教授寄语:“希望韩斐立足科学前沿,传扬西迁精神,在可穿戴变色传感领域深耕笃行,将论文和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自2015年,西安交大开展首届“十大学术新人”评选活动,至今已开展了九届评选活动。入选者们步履不息、逐梦前行,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不断创造出新贡献和新成果。首届“十大学术新人”入选者张金钰表示,希望新入选者着眼于国家的重大需求,敢于提出新思想、新技术和新理论,切实科研创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第二届“十大学术新人”入选者刘成程心里,这项荣誉敦促着自己更加敏锐得去发现科研工作中的不足,不断进步,不断提醒自己努力前进。第三届“十大学术新人”入选者叶凯表示,科学研究好比‘长跑’,万里长征路上还有更多里程碑需要到达,需要耐心与恒心。第三届“十大学术新人”入选者王瑶表示,“十大学术新人”称号是学校对于青年教师多样化发展的肯定,让自己探索兴趣爱好与科研工作相结合的可能性。第七届“十大学术新人”入选者王嘉新回忆起获奖时仍然很激动:“这项殊荣不只是自己的,更是人文学科的,使我更加坚定了深耕科研,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决心。”

文字:党委教师工作部 人力资源部
图片:党委教师工作部 人力资源部
编辑:张玥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