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交通大学一贯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早在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和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时期,实验、实习已列为必修课程,单独开设。北洋政府时期,虽然经费十分拮据,但学校一方面通过募捐,增添实验设备;另一方面,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实验用具,实践性教学仍然颇有成效。20世纪30年代,黎照寰任校长后,本着"注重基本学科,务求实用"的原则,在课程中设置了实验、实习、设计、计划、专家演讲、实地参观等环节,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抗战时期,学校设施简陋,学校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其他大学或企业的实验室实习,弥补了当时实验的不足。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与工业部门结合更加紧密,实践性教学环节进一步加强。
  实践性的教学主要分为校外和校内两种。校外的实习主要是学生赴铁路交通部门做实地测量或赴西方英、美、法等国的大企业实习。校内的实习主要是借助于本校的实验(试验)室和校办工厂进行,因此实验(试验)室的建设和设备仪器的配置就显得特别重要。据不完全的统计,截止1959年,本校曾有实验(试验)室、工厂多达76个,设备仪器等也是一应俱全。良好的实验、实习设施有力的保证了本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获得了足够的实际锻炼机会,为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叶恭绰有非常精辟的评述:“(交通大学)毕业生素为铁道交通界所乐用,四方学子,无有不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