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6日,长安健康国际会议暨第六届中国澳大利亚生物医学研究大会“新药创制”分论坛在医学部隆重开幕。
作为纪念医学教育创建105周年暨抗战迁陕8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本次论坛紧扣国内外药学发展愿景、药学教育、新药研制、中药现代化以及药物政策与合理使用等研究热点和最新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日本千叶科学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浙江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位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药学院副院长郭增军教授等校内外共计26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学术活动。
开幕式上,药学院副院长王嗣岑教授代表医学部致欢迎辞,对各位学者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论坛外方主席由昆士兰大学药学院院长Peter Little教授担任。
会议共分为“药学前沿”、“新药创制”、“中药现代化”、“药物政策与合理使用”四个议题,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昆士兰大学药学院院长Peter Little教授,以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 transactivation of multiple kinase receptors leading to residue specific Smad2 linker region phosphorylation: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in atherosclerosiss” 为题作了大会报告。 Peter Little教授介绍了在动脉粥样硬化中G蛋白偶联受体(GPCR)多激酶受体可导致特定残基连接区磷酸化激活Smad2信号通路,从而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来自千叶科学大学的伊永隆史教授以“Recent progress in traceability research on stable carbon, nit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analysis as a potential tool for verifying geographical origin of food plantations”为题,介绍了采用稳定的碳、氮、氧同位素分析作为验证工具追溯食品培植的地理起源的研究进展,伊永隆史教授科研团队采用此方法对不同产地,包括日本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水稻中多元同位素变化图谱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不同栽培条件下(温度、水)水稻中碳和氧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进行了考察,阐明了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地区所产的植物中各种元素同位素的差异。
来自浙江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周小靖教授的报告题目为“New separation materials and system for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application in analysis of Chinese medicines” ,介绍了近几年其研究团队的成果。周教授的科研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核壳分离技术和新型的UHPLC系统的开发,并对色谱柱填料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拓展其在药物分析及开发中的应用。
昆士兰大学陈晨教授以“Pathophysiological role of hyperinsulinemia in the progress of obesity and type-2 diabetes”为题的大会报告,从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能量平衡的调节、生长激素在超重和肥胖中的关系及生长激素的调节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高胰岛素血症在2型糖尿病发展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将自己团队所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的可调节葡萄糖反应阈值和多重胰岛素释放纳米系统向大家做了介绍,此系统有望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发挥巨大的潜力。
我校药学院王嗣岑教授以“Cell membrane affinity materials for recognition & preconcentration active components from TCM”为题,从细胞膜色谱的制备方法、在中药有效成分筛选中的特点和优势等方面介绍了细胞膜色谱法在传统中药筛选中的应用,并和与会人员分享了团队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
沈阳药科大学崔福德教授作了题为“口腔崩解片的研究进展”的报告,崔教授从口腔崩解片的制作要求、国内外的开发历程、目前在国内外的需求及其对相关技术领域的促进作用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口腔崩解片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国内口腔崩解片的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崔教授的报告,使大家对口腔崩解片这种新剂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崔教授精彩的报告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陈纪军教授以“传统中药中的抗乙肝病毒成分”为题,向大家介绍了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科研成果。陈教授首先介绍了中药中抗乙肝病毒成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平台,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从青叶胆、茵陈、泽泻、甘草等传统中药中筛选出抗乙肝病毒成分,并对其在体内、体外进行了深入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为开发新型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奠定了研究基础。
沈阳药科大学唐星教授作了题目为“创新药物制剂开发中的新技术与新工艺”的报告,介绍了多种难溶性药物的前处理技术,贮库型肌内长效注射制剂及聚合物胶束制剂对比传统制剂的优势,为新剂型的开发提供了崭新思路。
我校药学院张彦民教授的报告题目为“Taspine derivatives inhibited tumor proliferation by targeting EphrinB2 and regulating its signaling players”,采用细胞膜色谱技术从秦巴山区特有植物红毛七中分离得到的活性化合物塔斯品碱的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通过细胞模型、组织模型及动物模型阐明塔斯品碱衍生物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并通过小分子-蛋白相互作用、siRNA技术及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技术对其作用靶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后介绍了各种筛选模型在抗肿瘤药物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奠定实验基础。
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Jon C. Schommer教授,以“The role of social and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for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为题,介绍了社会和管理科学在药学教育中的应用,通过药学科学的管理优化,对药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弊端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药学人才提出宝贵的建议。
悉尼大学Timothy Chen教授,做了题为“Medication management review: an opportunity for clinical pharmacists”的报告,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药学发展前景,可作为临床药学的一个重要机遇,为推进双方的合作提供契机。
我校药学院方宇教授以“Pharmaceutical policy in China: framework, research and practice”为题,介绍了中国医药政策的基本框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进行的深入研究及优化,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药物政策的发展,最终提高公众对高质量药品和药学服务的可及性。
各位嘉宾分别就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了精彩的汇报,参会老师和同学与嘉宾探讨感兴趣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旨在搭建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平台,助力双一流建设,为促进药学科学的发展,提高新药创制及药物合理使用水平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