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GNED108810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类别:基础通识类选修课
所属板块:文化传承与艺术审美
选课要求:全校本科生40人次
任课教师: 刘彦彦等
教学团队颇具规模且稳定,共有8名教师组成。其中刘彦彦老师曾荣获校级微课竞赛一等奖、并获得省级微课竞赛二等奖,《中国古代文学史》荣获校级精品课程;张勇老师主持一门校级名课,荣获院级教学名师称号、并荣获院级微课竞赛一等奖;黎荔老师的《艺术导论》获得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获爱课程平台优秀教师称号。李红老师主持1项校级名课,并荣获最受大学生喜爱的老师称号。团队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新讲师1人。是一个由中青年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刘彦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开大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小说理论研究、长期以来积极从事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教学、研究与推广工作。代表著作有:《明代大众信仰与<三遂平妖传>研究》《<封神演义>道教文化与文学阐释》。主编及参编教材有《中国文化与文学专题十讲》《文学经典与热点透视》《中国文化导论》《中国古代文学简史》等;多次获得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西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018年获得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陕西省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所负责的课程“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品读经典:《诗》《老》《庄》选粹”在五家慕课在线平台上播放,获得学习者一致好评。担任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理事。
张勇,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近现代思想史及文化研究。院级教学名师,主持一门通识类核心课《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选读》;出版学术专著《摩登主义:1927-1937上海文化与文学研究》,2019年获得院级微课竞赛一等奖。
黎荔,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创意产业、中西方艺术史、美学理论、视觉素养与媒介素养、西方当代文艺批评理论、新媒体研究与网络传播。出版著作主要有《艺术导论》《视觉素养导论》《<红楼梦>与现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论》等。
李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专著、教材《华夏艺术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精义》、《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中国文化精神与现代社会》、《外国文学》等。所授课程《语文(少年班)》入选校级名课。多次荣获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光荣称号。
课程简介:
“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课,以纵通古今的文化视角,尝试跨学科的创新教学,以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伦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交叉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多视野、多维度的展现中国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不仅结合文学经典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和阐释,同时紧密结合新时代融入新时代,结合现实生活,深度挖掘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传承价值。该课程每一讲所提炼的文化现象或文化视角都具有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同时也与当今社会息息相关有所传承以及有所发展变化。结合文学经典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既能够展示出时代的承续性又能够体现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的传承性和独特性。
课程共十一讲,十一个专题,分别介绍了儒家文化、道教文化、长安文化、禅宗文化、市井文化、市民文化、雅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当代的影响和传承,比如新文化与五四新文学、都市与民间新文化的流变与传播、当代文化与转型期文学,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学的的体现等等。这些文化中涵盖了伦理、地理、哲学、历史、宗教、艺术等学科内容。课程涉及面广,既体现了我校“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又融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从“学”与“用”的角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个人的自觉行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塑造正面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和增强文化自信。
先修课程:无
授课模式:面授讲课、网络教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刘彦彦主编《中国文化与文学专题十讲》,出版社,2017;
[2]许结《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中华书局,2005年;
[3]谢思炜《禅宗与中国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4]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三联书店,1996年;
[5]韩鹏杰等《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出版社,2001年;
[6]樊星《当代文学与多维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7]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出版社,2003年。
考核方式:考查
1、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60%①通过完成每一讲视频弹题获得平时的学习成绩,占总成绩的20%;②在线上讨论区参与话题讨论。该课程将设置4--5个话题,学生在线上参与就会获得平时的学习成绩,占总成绩的20%;③使用校级课程教学平台“思源学堂”(BB)平台,让学生提交3次单元作业或者读书报告。完成此项任务将获得平时成绩,该成绩占总成绩的20%。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通过使用校级课程教学平台“思源学堂”(BB)平台,让学生完成期末的考察作业(写一篇课业论文以及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