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Version
首页>>新闻信息>>学术动态>>正文
学术动态
加强文化建设 增强城市软实力归属感
来源: 时间:2022-04-02 点击:[]

坚持文物保护优先
   ●加强考古调查研究,实施太平遗址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快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基地和文物库房建设。
   ●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持续提升秦始皇陵、汉长安城未央宫、大明宫等大遗址保护展示水平,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
   ●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持续提升《长恨歌》《梦长安》《驼铃传奇》《西安千古情》等品牌演艺影响力,打造演艺之都。
   ●推进碑林历史文化街区、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兵马俑文旅度假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打造北院门、嘉会坊、永宁门等特色夜游板块,提升大唐西市、西影艺术中心等文创聚集区品质,构建“一核两廊八板块”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加强文化交流互鉴

   ●策划承办高规格、高层次会议会展,办好西部文博会、丝路国际电影节、国际音乐节、国际戏剧节、国际舞蹈节等品牌活动。
   ●充分利用“东亚文化之都”等对外交流平台,发挥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纽带作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在文化旅游、文物考古、历史研究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持续增加群众文化获得感

   ●办好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组织开展西安交响乐团大雁塔户外公演、“红五月音乐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实施文化惠民演出。
   ●加强十四运场馆赛后运营管理,举办西安市第十七届运动会,创建国家综合体育训练基地。
   ●加快建设西安国际足球中心,积极做好2023年亚足联中国亚洲杯西安赛区各项筹备工作。

  
关键词:留白留绿
  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留白留绿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
  报告原文

   大力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战略,推动形成城市空间疏密有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布局,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拓空间、增韧性。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建立“留白留绿”机制,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和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

  报告解读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杨东朗说:
   ●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土地、城乡、生态、文物保护等方面,结合西安文物大市的实际,体现了城市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战略性。
   ●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和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
   ●不突破三条红线,未来城市空间就会比较大。城市的规划对城市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报告中提出划定落实三条红线,意味着在建设的同时也要保护生态、耕地和城市发展的边界,这样的提法非常好。
   ■举措
   ●留白留绿,是指城市内部的建设要留一定的空间和绿地。
   ●留白就是指在生活区和工作区要留有风道、景观道,不能楼挨着楼,楼挤着楼,避免建设过于拥挤,一般来说要留白到15年以后,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留绿则是指在建设区范围内要留绿,保持足够面积的林地、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因为绿地是城市的肺,事关市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这样的城市规划,统筹考虑生产、生态、生活,也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杨东朗说。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关键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加强考古调查研究
  实施太平遗址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报告原文

   加强考古调查研究,实施太平遗址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快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基地和文物库房建设。

  报告解读

   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的太平遗址,是关中盆地新发现的一处客省庄文化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距今4150-3700年前左右,已进入夏纪年范围。
   2020年12月10日发布的《西安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中提出“构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工作安排包括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强精神标识保护和文化地标建设、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三块内容。其中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具体工作包括:加强对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姜寨遗址、杨官寨遗址、太平遗址等典型史前遗址的考古调查和科学研究,形成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学术成果。开展周秦汉唐都城遗址、汉唐帝陵等重点遗址的考古调查和科学研究,实证西安在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加大考古力度
   西安市文物局今年工作要点再次明确加大考古工作力度:
   ●提高考古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增强文物保护能力。
   ●加强建设工程考古管理,推进主动性考古工作。
   ●组织做好太平遗址、江村大墓陪葬坑等重要考古发掘项目,实证西安在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省文物局2022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出加大考古工作力度:
   ●围绕“考古中国”“陕西黄河文化考古专项研究”“陕西夏文化研究”等课题,继续实施石峁遗址、太平遗址等重点考古项目,持续推进秦东陵、汉霸陵等国家重大课题考古工作,逐步开展镇平堡、慈善寺等长城和石窟寺考古,出版郭家崖遗址、石泓寺石窟等考古报告。
   ●组织建设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推动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合作共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两会声音
  落实『双减』效果

  
建立可量化可监测的评价指标体系
   每年西安市两会,教育话题都备受关注,今年,“双减”话题尤被热议。作为教育人,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高新第二学校校长高杨杰就带来了关于“双减”的提案。

  >>部分家长教育焦虑并未降低

   高杨杰说,目前西安市义务教育中小学大力推进“双减”“课后服务”工作,一些系列举措对美好优质教育生态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他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一些家长教育观念更新不及时,教育焦虑程度没有降低,对课外培训班、托管班有依赖,对课后服务的质量心存疑虑;教师明显感受到“双减”及课后服务工作量增加,教研时间减少,影响职业精进和幸福感。

  >>不搞“一刀切”“洒水式”的落实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高杨杰提出了建议:加强政策宣传与学习,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不搞“一刀切”“洒水式”的落实。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社区联动,分层加大课后服务社会资金真投入,行动服务真落实,进一步减轻学校、家长忧虑与负担。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在政府良好教育生态的引导与监督下,落实家庭教育的责任,家长应更多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家庭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与孩子形成良好沟通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保证和学校加强有效沟通,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重视学生行为、学习、生活、劳动习惯的培养。

  >>建议大力引进优质校外资源

   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政策服务下,学校要提高课后服务水平,重视体教融合,丰富学校社团课程内容与类型。大力引进优质校外资源,既减轻教师过重负担,又为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提供一条发展的道路,而且减轻因“双减”而产生的失业问题造成的社会压力,这样更有利于“双减”政策的落实。
   他还建议,强化监管评估,要建立可量化、可监测的评价指标体系。政府、行政部门采取专家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双减”和课后服务工作检查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马虎振

  
助力“双减”
  建设“少年科学院”区域服务网点

   “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迫切需要以高质量和丰富的第二、第三课堂做优课后服务,建设‘少年科学院’是有效落实‘双减’,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建议,建设“少年科学院”区域服务网点,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
   据了解,由我省高校专家团队与多所中小学校和教研机构合作,历经多年探索,已经在国内率先建设了体系化的“少年科学院”实践模式。“少年科学院”项目由陕西师大、西安交大等高校专家团队与多所中小学校和教研机构合作,历时九年的实践探索,旨在提升青少年科技综合发展能力。
   解慧明建议,由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少年科学院”区域服务网点,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在每个区县遴选办学理念先进、师资队伍素质较高和学校交通较为便利的一所小学、一所初中,由政府主导建设少年科学院,作为本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统筹组建科技教育教师团队,让“少年科学院”成为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和“小小科学家”培养的孵化基地,成为引领和服务区域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抓手。
   充分利用好中小学校主阵地,建设“科学实践活动校本基地”,将“少年科学院”课程引入课后服务,发展学生科学探究实践技能。
   充分发挥我省高校在校大学生资源,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科技教育联合体。对接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构建一个大学和中小学协同合作的有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大学的学生资源,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成果引入中小学校第二课堂,创新课后服务的方式和路径,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依托示范性少年科学院,建设科学教育“种子教师孵化培训中心”,开展科技辅导员和科学教师培训工作,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和开展科技教育课后服务提供师资保证。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肖琳

  
建议集中供暖分户计量
   每年西安市两会,民生话题都备受关注,西安市政协委员、陕西鑫淼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穆兰非常关注供暖问题,她建议,集中供暖采用分户计量的方式,有助于资源节约,也能保障用户的权益。
   穆兰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几年不断有用户反映集中供暖期温度不达标,虽然政府采取公布热线电话投诉等方式力图让用户满意,但在实践中用户投诉后效果不尽人意;另外还有个别物业公司为谋取利益甚至夜间将小区暖气阀关掉,造成用户都是按建筑面积缴费,但物业公司与热力公司怎么结算用户一般是不清楚的,没有透明度,无形间用户的利益就受到损失。
   此外,随着广大用户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用户们认为现有计费按建筑面积计量非常的不公平。所有楼道、电梯等公共设施所占用的建筑面积是并不提供暖气的,但是用户们无形中就为那些“建筑面积”白白买单。
   “越来越多的用户对集中供暖分户计量期望度越来越高,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充分听取广大用户的心声,逐步改造并实行城镇居民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方式,积极关切和回应广大热暖用户的需求和愿望。”穆兰说。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马虎振
 



上一条:姜全保教授两篇论文在JIV上发表

下一条:杜鸣溪教授研究成果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杂志发表

关闭

版权所有: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设计与制作: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