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IP)网站报道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万明习教授生物医学超声与多模影像团队在声致液滴相变(ADV)“栓塞-药物释放”双模肿瘤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https://publishing.aip.org/publishing/journal-highlights/blowing-bubbles-cancer-treatment)。该工作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12, 233701, 2018 (https://doi.org/10.1063/1.5025594),第一作者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冯怡副教授,共同第一作者为博士生秦对同学。该工作上线10日阅读量达到468次,进入APL most Read list。
该工作基于气体栓塞治疗过程中ADV与多种尺度血管的血管壁相互作用的不同特点,提出一种“栓塞-药物释放”双模肿瘤治疗方法,并采用自主搭建的光声共焦显微高速成像系统在鼠肠系膜微血管系统中观察了ADV动力学过程及ADV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模式,讨论了血管内ADV发生过程、相变微泡栓塞微血管及微血管损伤的物理学机制和特征。结合损伤微血管的组织免疫学分析,该研究阐明了在超声作用下ADV发生和相变微泡运动、振动、融合等过程导致的微血管壁内陷(Invagination)是微血管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
AIP的报道指出:ADV在实现肿瘤血管系统的气体栓塞治疗的同时,其在毛细血管网中更易引起血管损伤。因此,该研究工作提出的“栓塞-药物释放”双模肿瘤治疗方法一方面通过栓塞降低肿瘤营养供应,封锁药物;另一方面通过微血管破损增强肿瘤局部药物释放,达到增强治疗效果和降低肿瘤治疗药物副作用的目的。结合该实验室成像团队的空化成像、造影成像和血流成像技术,构建超声监控成像模块,有望推动这一治疗方法进一步在动物实验中实现。随后,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中国科学网和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等多家国内外科技新闻媒体也广泛报道了本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