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规章制度草案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由教育直属,依托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建立的学术研究机构,实行由实验室主任负责,学术委员会监督的管理体系。本规定主要针对实验室运行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对日常运行机制给出具体规范和制度。
一:管理体系
本实验室实现由主任负责,副主任协同,核心教授参与的管理体系。围绕学术委员会的工作建议,针对实验室人员确定、科研课题协作、学术奖励制度制定与评定、开放课题评审、实验室固定人员的考核评优等事项,进行具体化操作与实施。
各类制度和措施的通过方法:由实验室主任提议,以重点实验室名义召集核心教授开会讨论,形成实验室正式文件,报送学术委员会和主管部门同意,并下发给所有固定成员,同时在实验室主页公开。
二:人员管理
由实验室主任提议所有固定成员名单,以重点实验室名义召集核心教授开会讨论,最终形成实验室正式文件,报送学术委员会和机械工程学院,并下发给所有固定成员,同时在实验室主页公开。
所有固定人员的科研成果(论文、获奖、专利相关成果)必须标注本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并与每年年度考核之前提交本年度成果列表。
所有固定成员均参与实验室的学术奖励和年终考核,形成研究工作的激励机制,更大程度的挖掘实验室的科研潜力。具体办法见附件。
吸收学院的新成员需由实验室主任提议,以重点实验室名义召集核心教授开会讨论,最终形成实验室正式文件,报送学术委员会和机械工程学院,并下发给所有固定成员,同时在实验室主页公开。
三:开放课题
重点实验室每年设立3-5项,面向全国青年科研人员的开放课题。课题需围绕本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或学科交叉方向,以独立或者协作形式开展。课题的评审由重点实验室统一安排,由核心教授评审、开会讨论,资助结果由实验室主任公布。
审批通过的开放课题资助需要和被资助人签订资助协议,明确期限、经费、成果归属等必要问题。另,成果归本重点实验室所有,成果标注的第一单位均需标注本重点实验室。
课题结题验收由核心教授开会讨论,由实验室主任公布验收结果。
四:合作交流
积极开展全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合作、学术交流,大力提升本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声誉。由重点实验室主任定期召集固定人员参加的工作进展交流会,进行各项重大项目的进展监督以及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促成新的交叉课题。
以重大课题的合作申请为目标,由实验室主任召集讨论,形成学科交叉、人员调配、合力共赢的学术竞争力,尤其是形成对年轻成员的学术鼓励和激励机制。
积极参加、组织各类学术会议,鼓励并资助个人代表重点实验室参加本领域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会议;鼓励实验室成员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来交流访问。
通过各种形式提高本实验室的学术宣传力度,重塑学术地位。
五:其他方面
积极申请依托管理单位的支持,由实验室主任召集固定人员会议,讨论实验室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成重点实验室文件报学院、学校申请支持。
其他未尽事项均由实验室主任召集会议讨论决定。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依托建设的国家级研究平台,研究方向涵盖了现代设计、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工程摩擦学、纳米表面摩擦学、滚动轴承系统动力学。本着求是、创新、交流和开放的原则,实验室诚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申请开放课题。
一、资助对象
凡涉及摩擦学基础或应用研究方面的课题并且希望利用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条件进行研究的项目,均可申请本基金。本基金鼓励外单位人员申请,本校人员申请的项目每年资助不超过1项。
二、资助方式
资助使用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及其他科研费用(具体参考《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每项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3万元,执行期限为二年。
三、申请程序
凡申请本开放基金项目者须填写《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申请人需将填写好的申请书电子版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学术委员会秘书,经过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议批准后立项、公示后,获得资助。申请书每年受理一次,截止日期为十月八日。申请书的评审结果将在当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前以书面和邮件形式通知申请人。
四、资助范围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现代设计中的知识流理论及知识服务(现代设计方向),
2) 高速高精度水润滑滑动轴承系统设计(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方向),
3) 重大装备摩擦学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监测技术(工程摩擦学方向),
4) 纳米表面设计实现及摩擦学行为原理研究(纳米表面摩擦学方向),
5)高速精密滚动轴承服役性能研究(滚动轴承系统动力学方向)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成果奖励办法
为提升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本着公平、公正、鼓励的原则,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拟用部分实验室运行经费对所有固定成员的科研成果实行科研奖励,并制定此《办法》。奖励的成果形式包括:学术论文、成果获奖(省部级、国家级等)、学术成果奖、发明专利等。本《办法》规定了所有成果的评定与奖励方法及细则。
第一条:成果界定
所有奖励的成果必须以本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无署名的成果需出具书面材料证明本成果第一来源为本实验室。
所有论文及专利数据均采用机械工程学院科研统计结果作为依据。论文级别分类依据《2014年最新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以小学科分类中的机械学科为准,参考http://www.letpub.com.cn/index.php?page=journalapp。
每年年底所有由实验室固定成员需提交年度成果(提交时间和格式由实验室以邮件通知为准),待成果确认后,执行奖励。
本办法执行时间暂定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
第二条:奖励细则
1. 论文奖励
SCI检索论文单篇奖励:Ⅰ区论文5000元;Ⅱ区论文3000元,Ⅲ区及以下论文1000元。
2. 获奖奖励
省部级奖单项:1等奖5000元,2等奖3000元;(个人排名前三)
国家奖单项:1等奖10000元,2等奖8000元;(个人排名前五)
3. 专利及相关成果
授权发明专利: 1000元;
4. 学术奖奖励
国际顶尖学术会议获论文奖及其他重要奖励:1000元
第三条:补充说明
1) 所有成果不重复统计,单项成果不重复奖励;
2) 署名方式:
中文: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英文: Key Laboratory of Education Ministry for Modern Design and Rotor-Bearing System,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注:其他方式以机械工程学院认定为准。
3) 奖励的执行需符合专项科研项目经费开支范围:一般包括小型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国际合作交流费、专家咨询费等,具体按《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4) 本《办法》的解释权归重点实验室所有。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年终考核办法
为提升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激励研究成员的科研产出,本着公平、公证的原则,“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所有固定成员实行年终考核制度,并制定此《办法》。考核主要围绕:学术论文、成果获奖(省部级、国家级等)、学术奖、专利相关、科研项目等科研评价展开。本《办法》规定了所有成果的评定与奖励方法及细则。
第一条:考核原则
1) 所有固定成员的提交成果必须以本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无署名的成果需出具书面材料证明本成果第一来源为本实验室。
2) 所有论文及专利数据均采用机械工程学院科研统计结果作为依据。论文级别分类依据《2012年最新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中科院SCI期刊分区表)-工程技术类》
3) 每年年底所有成员需提交年度成果,待成果确认后,执行奖励。
4) 本办法执行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
第二条:考核办法
1) 考核形式及奖励:由固定成员提交成果表,实验室主任召集核心教授评定;评定采用打分制,每次评定选取总人数的 10% 为优秀,20% 为良好; 对优秀和良好成员进行奖励:优秀奖励2000元,良好奖励 1000元。
2) 评定细则
[1]论文: SCI检索论文按照上述分区依据打分。
[2]成果获奖:按照获奖级别及等级打分。
[3]重大项目及项目到款:
[4]授权专利及相关成果:
[5]其他科研成果形式:
[6]各项成果所占比重由实验室主任会议讨论给定。
第三条:补充说明
1)所有成果不重复统计;
2)署名方式:
中文: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英文: Key Laboratory of Education Ministry for Modern Design and Rotor-Bearing System
3)本《办法》的解释权归重点实验室所有。
实验室关于团队文化建设及科研管理章程
为切实做好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建设工作,特制定此《章程》。加强实验室团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提高实验室凝聚力、向心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实验室人员归属感和荣誉感,在幸福中奋斗,奋斗中幸福,合力促进实验室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一) 强化科研意识
把经常性的专题讲座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的集中讲座相结合,不断激发广大师生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意识;定期举办高层次、高水平学术研讨会,讨论学术前沿问题,启发广大师生科学研究的新思路;
(二) 鼓励学术交流
鼓励与支持师生参加高层次、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展示自身科研成果和实力,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与最新研究动态;鼓励实验室与校外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深入合作,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积极参与决策咨询;鼓励我实验室教师利用各种媒体宣讲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学术观点,推进文化传播,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以开放的心态,共享实验室创新成果与资源,成为国际一流的设计科学与工程、设计大数据及状态监测、工程摩擦学、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的特色研究基地。
(三) 提升科研能力
进一步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激励我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或进修、承担科研项目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通过专家授课、以老带新、团队科研、心得交流等方式,提升全校师生的科研能力。
(四) 稳定科研方向,彰显学科科研特色
各科研团队要切实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瞄准学科建设前沿,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与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核心,整合校内外科研资源,凝炼并形成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促进我实验室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学科的科研团队要根据历史基础、自身优势、发展态势的实际情况,分别重点开展以创新研究、应用研究、教学研究为重点的科学研究,彰显学科科研特色。
(五) 营造和谐科研环境
团队精神是科研团队顺利开展科研工作的内在动力。鼓励团队成员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实干精神,发挥团队成员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强调资源共享、公平竞争、鼓励和保护先进和崇尚科学的批判精神。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和自由探索的学术空间。
(六)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发掘个人潜力、体现个人价值,将个人能力培养与团队科研目标相结合,实现实验室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到个人的专业特长和发展规划,为实验室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搭建发展平台,开发潜能,创造价值,使其以主人翁的身份主动服务于科研建设的目标,做到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的同步和平衡。
实验室研究生管理办法
研究生培养是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1、本管理规定主要是对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的研究生行为规范的管理。
2、研究生须有已获准入室的导师推荐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能入实验室,进行论文课题试验,本实验室不受理研究生本人的申请。
3、获准进入实验室工作的研究生(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首先须学习《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中的一切管理规定和办法,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领取实验室钥匙和工作卡。研究生与实验室签订研究生本人-导师-实验室三方协议书,熟悉实验室情况后开展工作。研究生毕业离开实验室时,必须在实验室办公室办理还款、还物离室手续。实验室将在毕业生离校手续单上加盖公章后方可领取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离校(在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协助下进行)。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期间,如违反与实验室签订的合同,则按合同约定的处理办法处理。
4、凡获准进入实验室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生,应积极带头在实验室范围内公开做开题报告。为了活跃学术气氛,凡随导师课题入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的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课题组范围内做一次与课题有关的学科发展小型报告会。发表论文必须注明“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中文字样和“Key Laboratory of Education Ministry for Modern Design and Rotor-Bearing System”英文字样。有创新、效果好的,实验室将择优给予奖励。
5、凡进实验室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时应向实验室提供论文复印件一份,由实验室统一存放于学院文献资料库中。
6、进实验室研究生要模范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验室工作,着装要整洁,不大声喧哗,不在实验室大声读书、读报,不听收音机,不在电脑上播放音响节目。
7、不带与实验室无关的人员入室,不在实验室内会客,不得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为熟人测试样品,更不准带关系人私自进实验室做实验,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8、讲究卫生、爱护公共财务、研究生要主动承担自己工作室的卫生、要经常保持地面、窗台、工作台面的干净整洁。损坏公物,要及时报告办公室进行登记,并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
9、要积极参加实验室组织的安全值班、卫生巡视等义务工作,作好值班记录。
10、要注意安全、防火、防水、防电,不得用电炉在实验室烧水、做饭或煮食物。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切断电源、关好门窗以免发生事故。
11、对进实验室研究生采取10分制管理,即对违反实验室各项管理规定,出现责任事故者,出现一次扣1分;对以上五、六、七、八条款中涉及的禁止行为,出现一次或不听管理人员劝告者,出现一次扣1分;如私自带非进实验室人员进室做实验,发现一次扣1分;出现水、电、火、盗事故者,发现一次扣1分;情节特别严重者,可一次扣5—10分。扣完10分者即取消进实验室资格,至少一年内不得再申请进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