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文脉承传)西迁精神的光辉*

发布时间:2019-08-01    点击量:

交通大学西迁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开拓奋进历程,一棵在上海生长了60年的大树说迁就迁过来了,说扎根就在西安深深地扎了下来,而且发展得更好,前程更加远大。以此凝结成交大人的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话很朴素,但内涵却极其丰富。

西迁精神是勇于为国家民族担当的精神。建设大西北和开发大西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交通大学西迁,出自中央重大决策,完全是从国家长远需要出发的,其目标是西部地区能够尽快拥有一所示范性明显、骨干带头作用突出的名牌大学,将先进科技、优秀文化和一流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并大力促进这一地区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

为此,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了西迁工作,中央部委、西安上海两地以及社会各界都给予了全力支持。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学校精心擘划,教授带头西迁,师生员工以迁好、建设好、发展好学校的实际行动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军。钟兆琳教授当年是以卖掉在上海的住宅带头西迁而赢得师生广泛敬重的,他讲得很朴素:如果从交大本身讲,或许留在上海有某种好处,但从国家考虑,应该迁到西安。江泽民曾由衷赞誉交大老教授“举家西迁高风尚”,而其崇高就体现在交大人为国家民族勇于担当的精神境界上,它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交大作为中国卓越学府的可敬与可贵。

西迁精神是一种伟大的创业创新精神。与历史上由于战争等方面原因引起的阶段性的高校迁徙不同,交通大学西迁作为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的一部分,立足于长远建设和未来发展,是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从中国最发达的大都市到黄土弥漫的大西北,她面临的并不仅仅是环境挑战和条件困难,最主要的还在于交大能不能发展得更好,更加出色地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交大人以高远的理想、坚韧不拔的努力和巨大牺牲精神,缴出了一份满意答卷。西迁成为学校大规模培养工业建设人才的开端,全面推进科学研究的开端,兴办尖端学科专业的开端,西迁带来了高知群体在西部的聚集,促进了教育科技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结合,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文明风尚,从而凸显了优秀大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先导性作用。而西迁也磨砺了学校的品格,提升了她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几十年来的快速和健康发展,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水平研究型大学打下了牢固根基。

西迁精神是艰苦奋斗实现理想价值的精神。如果说艰苦奋斗是办好任何事情的先决条件,那么交通大学西迁就是将艰苦奋斗精神发挥到极致,不但3年西迁过程中需要战胜重重困难,迁过来后化解自然灾害的威胁,在极左干扰下迂回前进,都曾是一个极为艰辛的过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所带来的环境差异、资源瓶颈乃至思想观念上的冲突等等,则使她遇到更大挑战。在艰苦和复杂条件下学校工作要上去,要想发展得更好,就必须加倍付出努力。从当年的彭康、张鸿、钟兆琳、陈大燮到今天的在校师生们,一代代交大人都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创新实践和高度智慧,保住了交大的地位,不断创造着事业发展新的辉煌。近年来学校改革创新的力度之大,加快发展和提高质量水平的愿望之迫切,开拓进取的任务之艰巨,为过去多年所罕见。师生员工心中认准一条:永葆艰苦奋斗的西迁精神,才会有西安交大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摘选自贾箭鸣《百年淬厉电光开——西安交大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一书,出版社,2013年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