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科学奥府) 师范院:中国师范教育之滥觞

发布时间:2019-07-31    点击量:

1897年4月8日,南洋公学师范院开学,其为南洋公学正式办学之始,亦是中国师范教育之开端。之所以首开“师范院”而非“大学堂”,其一重要原因在于北洋大学堂一年办学的艰苦实践表明,科举体制下兴办新式教育之最大障碍实为“教者既苦乏才,学者亦难精择”,“中国儒生尚多,守先之学,遴选教习尤患乏才”,而“西国各处学堂,教习皆出于师范学堂”。故而,与北洋首开头、二等学堂有别,盛宣怀于南洋公学推行先师范、小学,后中学、大学之循序渐进、拾级而上的完全教育方案。

南洋公学师范院开办之初,国内并无先例可资,惟效仿西国。盛宣怀立足本国实际,仿效近邻日本。其一,首定纲领。1896年《南洋公学纲领》对师范院之学额、学制、培养目标和教习选聘标准等具作说明。如公开考选师范生30名,以中学成才,西学西文兼通为标准;期以三年,培养深具经史大义,兼通西文西学之教习;延请德望素著、学有本源、通知中外者为师;其二,管理严格,注重学教相长、知行并进。1898年《南洋公学章程》规定,“师范生施行五格”逐层递升的培养管理机制,最高格为“红据”,准予充任教习,最低格为“蓝据”,优者奖,劣者淘汰。外院尾随师范院而办,师范生可在外院“且学且教”,以验所学,“一旦出充教习,自能驾熟就轻”;其三,教员自行编译教材,授课方式自由,课业注重学生知识结构,以西学为主,必修数理化(含实验),兼及史地生和科学等,选修英、法、日文;其四,注重道德情操教育,张焕纶曾首创院歌《警醒歌》,以激励学生爱国热情,关切民族命运。

南洋公学师范院以其系统办学之经历、思想,为清末新政后广大师范教育之兴起提供了重要参考,其培养的吴稚晖、吴馨、沈庆鸿、王植善、侯鸿鉴等,皆为当时师范教育的主要倡行者。

作者:杨澜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