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西迁华章)八方“交”子聚古城

发布时间:2019-07-31    点击量:

交大西安新校园

交大西安新校园大规模基建从1955年开始,到1958年基本结束。总体建设情况是南北一条中轴线,由校北门起中心楼、行政楼、图书馆等建筑一字排开,整个校园地势南高北低,当时设计北门是学校正门。一进校门进入教学区,东西有八个大教室,形成一个主楼建筑群,如今已成为西安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当时中国全面学习苏联,建筑推行的都是周边式设计。在原来的校园设计方案中,中心楼距咸宁路特别近,从建筑设计角度看,我们认为不合理,就把中心楼的设计向南移了30米;东一楼、东二楼也没有沿周边红线建筑,但一、二村宿舍楼还是沿马路建设了。图书馆只有北边比较矮的那一排房子,1960年就建成了,后来面积不足,就又加了南边那些比较高的楼房。原来是长方形,现在成为丁字形。起初学校还有大礼堂建筑设计规划,但因国家经济困难和禁建楼堂馆所的规定,1957年就用竹子搭成了一个大礼堂,俗称“草棚大礼堂”,其大体位置在钱学森图书馆南门那一栋楼的西边。草棚大礼堂专供学校召开大会用,可容几千人。草棚大礼堂维持了好几年,学校当时就在这里召开大会,做报告和文艺演出等。

教学环境安排得非常合理,有南北向的东梧桐大道和西梧桐大道。东边是大体育场,西边是实习工厂区,南边是学生宿舍区。家属区与学校隔一条马路,在校园东边。卫生保健室设在校内,学生、教工看病都很方便。家属区一切生活设施都很齐全。建校之初,彭康校长和任梦林对校园绿化工作非常重视。从上海、苏杭、南京等地购买了法国梧桐、雪松、寒柏、银杏、樱花等多种树苗,校园操场的草皮都是从杭州引进的天鹅绒草皮。

全国首次招生录取

1956年高教部确定交大为国家重点高校,我校第一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生,也是第一次在西安新校址招生。为了确保招生质量,扩大交大西迁社会影响,学校及时组织了招生宣传小组,分别到有关省市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1956年是交大建校60年,上海校园正隆重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举办了校庆展览馆、远景馆,陈列了交大发展规划和新校舍总体规划模型,以及开放全校实验室等活动,供广大校友和全上海市高中应届毕业生参观。在外地,当时考虑主要面向西北和西南地区,确定了洛阳、西安、兰州、成都、武汉、长沙、南昌等7个城市。招生宣传组同志,带上校庆展览馆和远景馆挑选的部分展品,前往上述地区开展招生宣传和展示。另外还派了部分同志“打前站”,提前赴上述各地区与有关的教育、招生部门联络,及早落实招生宣传组在各地招生需要的多项准备工作。

西安第一届的招生录取工作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生源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四川、甘肃等省,总体看,优质生源比较多。录取时,除总分之外,各分科(数学、物理和外语)方面还有更高要求,一般要高过指定分数。专门人才,像体育(田径、排球、体操和游泳)、文艺特长等,当时就招生了,原则是看重特长,文化基础课略有照顾,但课堂一视同仁。

录取工作特别强调质量。我印象很深,有一位河南考生,成绩很好,数学得了满分,但成分不好。在当时政治环境下,录取是要冒风险的。张鸿副教务长亲自参加录取工作,知道这个情况后,坚决要了这个考生。

在高教部的关怀下,加上招生宣传方面的努力,学校首次全国招生工作顺利,成果可喜,招生质量不但没有降低,而且有所提高。

作者:王则茂 张玉璋 赵世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