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7月16日—21日,“心向延安,同心筑梦”实践团队参与第六批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十三名本硕博学生,在李宗琦、郝一博、周蒙三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历时六天,途经泾阳、富平、黄陵、洛川、甘泉等地,沿着八十多年前抗战时期爱国进步青年北上的道路抵达革命圣地延安。
行前会议
7月15日,“心向延安,同心筑梦”实践队伍召开行前动员会。党委宣传部思政主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组织员李宗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郝一博出席会议。会议上,李宗琦老师指出要注重出行安全,遵守活动纪律,展现交大学子风采。郝一博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行程路线和相关要求,保障各项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理想远征 爱国青年奔赴延安”
7月16日上午,实践队伍前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集结出征。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旧址,队伍成员了解到抗战时期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曾输送大量爱国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抗日救亡的伟大洪流中。随后,实践队伍现场聆听西北大学付粉鸽老师以“理想”为主题的思政课,付粉鸽强调“成事须立志”“立志立大志”,强调新时代青年要心怀“国之大者”,将小我融入大我,和时代同频共振,展现青年风采。
“我心向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7月16日,实践队伍参观学习了安吴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米家窑地下交通站道纪念馆等地。安吴青训班,是由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泾阳县安吴堡创办的一所战时青年干部学校,被誉为“抗日干部的摇篮”。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伍了解到安吴青训班睡草铺、坐砖凳、草帘挡风、露天上课的艰苦条件,表示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发扬安吴青训班“精神团结、吃苦耐劳、克服困难、自我批判”的宝贵精神。在米家窑地下交通站道纪念馆,革命先烈米忠全之子米吉信老先生讲述了其父米忠全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英雄事迹,回顾了几代米家人在党的领导下转运物资、收集传递情报、护送革命干部的艰辛历史,并寄语新时代青年做有理想、敢担当、立大志、成大材的国家栋梁。“
忆峥嵘岁月 看今朝奋进正当时”
17日-18日,实践队伍先后参观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洛川会议旧址、直罗镇战役纪念馆、甘泉县毛泽东雪地讲话旧址等地。在照金纪念馆,讲解员向队员介绍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革命历史,强调其“两点一存”的重要历史地位。
在洛川会议旧址的窑洞里,讲解员向实践队员介绍,八十多年前,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肩负历史重任,团结和带领人民,高高擎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杆伟大旗帜,制定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阐明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为中国革命向前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雪地讲话旧址,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指出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在会师地遗址陈列室,一件件文物、一份份史料,承载着革命先辈的英雄足迹,诉说着红军二万里五千里长征的艰辛不易。凝望着泛黄扉页,实践队员在时空回溯中与先辈对话,在伟大长征精神感召下更加坚定前行步伐。
主题宣讲
《革命文艺应当为谁服务》
7月19日,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王文辛等人围绕“革命文艺应当为谁服务”“革命文艺怎样为人民服务”“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应当怎样创作”三大问题,作《革命文艺应当为谁服务》主题宣讲,号召新时代青年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宝塔山下的誓言》
7月20日,实践队员赴宝塔山、延安新闻纪念馆、陕北公学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惠莹等三名硕士研究生在延安宝塔下作《宝塔山下的誓言》主题宣讲。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宝塔山是抗战时期无数爱国进步青年的精神图腾,也是激励新时代青年砥砺奋进的精神旗帜。在宝塔山下,新时代的青年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在这里发出“我们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定地行进在新的长征路上,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懈奋斗,向着光辉的未来勇毅前行”的响亮回答!
本次“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实践活动将陕西省革命文物资源融入到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让革命文物走出展柜、走进课堂,呈现给学子们了一节节真实鲜活、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心向延安,同心筑梦”实践团队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在英雄事迹的鼓舞下汲取奋进力量,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交大学子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迈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稳健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