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教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教务 > 正文

欢迎2023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人工智能学院

发布时间:2022-06-10    点击量:

欢迎2023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关注并报考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2022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宣传活动将于7月底人机所学术研讨会同期举行,预推免面试将于9月进行。请同学们关注学院网站后续通知。


人工智能研究是国内高校的先驱,国内首批“自动控制专业”,最早国内人工智能专职研究机构,全国自动化及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群体,中国自动化学会首届CAA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创新团队奖,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战略性顶尖团队),中国第一款宇航级别视觉信息处理芯片,“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四连冠。


这里追逐星辰大海,

这里始终斗志昂扬。

这里就是

人工智能学院!

我们的愿景: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我们的使命:让我们拥有适应、改变和创造未来世界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学科发展历程

   

1958年

在国内首批创建的“自动控制”专业

1981年

首批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和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1982年

设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200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1986年

在国内最早成立了人工智能专职研究机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简称人机所)

2018年

2018年12月在人机所的基础上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强大的师资力量

人工智能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中国工程院郑南宁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32人,教师中国家领军人才7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5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占比超1/3。此外,还聘请来自马耳他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特聘教授开设专业课和实验课。

人工智能学院教师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首批资助(2000年,全国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创新团队),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战略性顶尖团队)(2019年,全省高校科研机构首个战略顶尖团队),中国自动化学会“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创新团队”(2019年,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团队)。

2019年初,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的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2) 发布了一项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在质上开始有了赶超美国的趋势。数据显示,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中国学术机构第一位是庞大的中科院,而则位于大陆高校第三位,仅次于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引用次数高达91559次

    2019年8月,Acemap团队开发了全球顶级研究机构排名系统AceRankings,该排名系统根据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引用量,对中美Top50的研究机构和相关学者进行了排名。2009至2019年十年间论文引用量位居全国研究机构第五名,进入前五名的机构还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北京大学。其中,根据过去十年期间的统计数据,在CCF推荐的A类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405篇,引用量2.4万余次。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论文141篇,引用量1.9万余次,引用量位居全国第4名;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两大顶级会议CVPR(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ICCV(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上发表论文66篇,引用量1.6万余次,引用量位居全国榜首

    郑南宁、孙剑、龚怡宏、刘妹琴、陈霸东5位教授同时入选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表明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具有突出的国际影响力。


科研贡献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人机所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先导性的成果,代表了我国当时机器视觉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人机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我国第一套高性能机器视觉与车辆牌及车型识别系统

我国第一台精密装配机器人视觉系统JZR-V

国内率先开展无人驾驶研究,研制出一系列无人驾驶验证平台;2014年团队获IEEE智能交通系统杰出团队奖2017-2020年连续四年获"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冠军,推动了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复杂动态交通场景理解、无卫星导航实时定位和路径规划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内首次实现L4级无人驾驶智能车

● 2019年,编写出版内容丰富、前沿交叉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一书(中英文,63万字) 引领和带动了我国人工智能本科教育的发展,成为目前国内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建设方面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指导书,并受到国外一些著名高校极大关注。

人机所在国家重点项目和世界学术舞台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 赋能贡献我国探月重大专项三期工程"嫦娥五号月壤表采机械臂视觉系统,实现视觉引导的月壤采样和装填(2020122日首次完成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解决国防重大工程中视觉芯片与系统的卡脖子问题

提出视觉场景理解立体对应计算Markov网络模型。2003年,其代表性论文“Stereo matchcing using belief propagation”发表在IEEE Trans. PAMI(被引用1770余次,截止2022325),成为国际公认的计算机视觉领域重要基础理论突破,并被写入国际计算机视觉经典教科书

建立的视觉注意力计算理论,揭示了视觉特征激励注意的作用机理。2010年,其代表性论文“Learning to detect a salient object”发表在IEEE Trans.PAMI(被引用约2930余次,截止2022325日),国际著名学者评价为引领视觉注意力研究的第二次热潮;

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宇航级视觉信息和图像处理芯片SV120-RHD,解决了航天视觉系统核心芯片的卡脖子技术,为我国国防重大工程做出重要贡献;

主持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款可重构并行千核模拟器,用于我国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众核处理器的片上网络结构的仿真和研制(该超级计算机20162019年连续4次蝉联世界超算榜单500强第一名)

自主研制面向自主智能体的神经网络推理芯片HiPU200,无人驾驶汽车搭载该芯片可以高效完成障碍物检测识别、车道线检测及红绿灯检测识别等感知任务,算力优于国际知名公司MobileyeEyeQ4芯片,优于地平线征程5处理器。


当前主要科研方向

视觉信息处理的脑认知、计算模型及选择性注意机制

人工智能与概念抽象学习
模式识别与视觉场景理解
机器学习与视觉内容解析
大规模知识处理与人机混合智能系统
混沌神经网络及其联想记忆机制
类脑(受脑启发)计算架构与分布互连存储
计算视频及面向图像和数字视频处理专用VLSl实现
新型显示处理及SoC设计
无人驾驶与智能辅助安全系统
开放架构的视觉信息计算系统与应用集成
外骨骼机器人与脑机接口
远程自主系统与野外机器人
自适应信号处理与医学图像处理


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

视觉信息与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原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机器视觉与认知计算技术研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科技创新平台培养项目混合增强智能技术创新示范中心
陕西省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省数字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认知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中心
人机所旷视科技联合实验室
舜宇集团(宁波余姚)人工智能研究院
紫光展锐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无人驾驶的前夜,人工智能的黎明,

时代呼唤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英雄!

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
邀你加入这场伟大征程,
共创AI新纪元!

欢迎各位2023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

2022年6月10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