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0000人次参会!CAAI云论坛(北京站)火力全开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8日 点击数:

CAAI云论坛(北京站)

5月15日晚,近82000人次在线参与了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CAAI智能服务专委会、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承办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CAAI云论坛(北京站)。围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这一主题,12位学术界与业界的专家聚焦大数据与智能服务技术发展前沿、我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繁荣及其在智能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广,进行了全方位地探讨。凭借主题上精准的定位、嘉宾精心的前期准备、团队精细的打磨,云论坛吸引了不少专业观众的驻足,最终得以呈现出一场高水准、高口碑、高收视的线上盛会。

聚焦产学研用

全视角探知大数据+人工智能

会议伊始,由本次论坛主席、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Data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期刊主编王晓阳担任主持人,他在简单介绍会议背景后介绍了本次论坛的开幕致辞嘉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副主任张兆田研究员。张兆田副主任表达了对本次大会成功举办的祝福,同时表示让研究成果在应用场景中经得起时间与实践的考验,离不开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共同支持。同样身兼本次论坛主席与主持人的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军平向云观众们的热情支持表达了感谢,并介绍了云论坛发起的契机,提出了云论坛的特殊意义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论坛上半场在王晓阳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杜小勇与大家讨论了数据危机、数据治理与数据服务方面的一些看法,杜教授认为数据危机是社会发展对数据作为新动能的巨大需求与数据价值释放不充分之间矛盾的总爆发,而数据治理的目的是在可能的风险范围内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飞飞在分享中首先提出了云原生+分布式的系统架构可以有效解决大规模实时数据访问带来的巨大负载问题,随后介绍了大数据与数据库的融合,最后阐述了人工智能作为智能化内核在大数据与数据库管控方面的作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童咏昕带来了他在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出行服务与计算方面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动态分单问题。童教授比较了在线最小化匹配算法与实时的贪心策略,分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提出了进一步从策略优化方法。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沈超介绍了他在大数据驱动的网络空间行为智能分析与异常检测研究工作,提出了网络行为异常检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挑战,并从网络舆情分析、目标群组映射与定位和网络虚拟资产保护三个实际场景中介绍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的解决方案。

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杨金柱带来了医学影像分析领域存在的临床需求与血管分割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基于影像特征和深度学习分类的两类医疗影像智能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分析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研究方向。

论坛下半场由杜军平教授主持。

小i机器人技术副总裁陈成才就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化服务中的发展与挑战分享了他的观点,包括新技术驱动的行业发展与市场应用价值、产业化应用,以及产业化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并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最后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李文玲分享的主题为基于多源数据的群体协作定位与跟踪服务,他在报告中提出群体协作定位与跟踪中存在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定位跟踪算法的设计问题与协作机制算法的设计问题,随后介绍了他在多模型估计、非增广向量估计和动态一致协作方面的最新进展。

微众银行资深人工智能专家姜迪介绍了泛机器人AI在金融领域的智能服务与应用,在介绍了泛机器人AI能力与金融场景智能服务系统的概念之后,具体分析了基于迁移学习、联邦学习与进化学习的语音识别框架,以及在智能客服质检系统架构中的实践。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任文琦带来了他在融合数据先验知识的智能图像增强最新进展。他分析了目前流行的深度学习模型没有考虑到图像的退化问题,并分别以融低秩先验知识约束的去模糊深度模型、三维人脸先验知识约束的去模糊深度模型、先验知识约束的去雾深度模型与自相似性先验知识约束的图像超分辨深度模型为例介绍了融合先验知识与深度学习的方法。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由王晓阳教授主持,杜小勇教授、童咏昕教授、沈超教授、陈成才院长、姜迪博士参与讨论。讨论环节回顾了之前的报告内容,围绕数据服务与智能服务的现状与未来深入交流与研讨。五位嘉宾对数据服务未来的发展和技术应用进行了精彩的讨论,为观众带来了收获和思想上的碰撞。

CAAI云论坛(北京站)特别感谢新浪新闻对此次论坛的直播支持。

线上出发 探索交流新模式

云论坛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全新发起,为服务会员及分支机构进行高效、便捷学术交流而打造的创新空中平台,专家云端畅谈、观众云端畅享,以智能互联的形式实现在线交互。通过本次云论坛的成功举办,学会挖掘出了更为新颖灵活的学术交流形式,在抗疫攻坚阶段为学会活动注入了更多活力。

藉由本次论坛的举办,超80000人次在线共同领略了大数据+智能服务在产学研用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当前,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还是一种能力和结果。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新基建”之一,大数据也必将为接下来的建设发展按下“快进键”。



上一篇:万物互通 安全偕行—CCF西安泛终端安全前沿技术研讨会在顺利举行
下一篇:网安国际学术论坛在成功举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