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Alumni Stories
校友故事
更多
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李芬芳 · 校友故事 · 正文
【校友建功立业风采​】涂铭旌:三次白手起家创业的“材料院士”
2021年04月01日 09:36 

【校友建功立业风采】涂铭旌:三次白手起家创业的“材料院士”

涂铭旌,1951年至交通大学任教。1958年随西迁至任教,在西安交大30年间,涂铭旌作为主要参与者跟随周惠久院士从事金属材料研究,并和周惠久院士共同创立了金属材料强度理论。1988年,涂铭旌作为主要参与者的“发挥金属材料强度潜力的理论研究”项目荣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涂铭旌院士(左一)生前工作照。(重庆文理学院供图)

“李璐,你记住,技术研发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国际热点……”7月10日,涂铭旌院士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中国重庆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学术报告厅举行。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璐研究员这样缅怀道:去年9月,已在病榻上昏迷了3天3夜的涂铭旌,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寻唤自己,并为重庆文理学院口述了一份1300字的发展纲要。

涂铭旌,中国工程院院士,因其在材料领域的卓越成就而被人们称为“材料院士”,他历经3次白手起家进行学术创业,用一生诠释着科技报国的信念。

少时“夔门立志”,响应西迁科技报国

1928年,涂铭旌出生于重庆市巴县(今九龙坡区),幼年时向往做个“教书先生”的他,在中学期间经历了“重庆大轰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战时期的经历,让涂铭旌在东出夔门、前往上海求学时,就立下志向要科技救国。于是,涂铭旌一边念书,一边去工厂学习实践技能。他在上海工具厂见识到生产锋钢的全过程,在上海纺织机械厂学到渗碳淬火硬化钻头的工艺……这些都激发了涂铭旌对材料工艺的浓厚兴趣。两年后,他完成10万字的本科毕业论文《钢的热处理》。这篇论文后来出版成书,是国内第一本有关钢铁热处理研究的专著。

从同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涂铭旌留校任教,不久调到交通大学机械系。1954年,满怀报国之志的涂铭旌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涂铭旌举家西迁,去往大西北。涂铭旌的第一次创业开始了,他把此后30年的学术生涯,毫无保留地投入在这片沃土上。

在西安交大的30年里,涂铭旌作为主研人员跟随周惠久院士从事金属材料研究:针对我国某些机械产品粗重笨大、浪费材料等问题,他与周院士一起创立了金属材料强度理论,将研究成果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煤矿等机械工业领域,为国家取得数亿元的经济效益……如今,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重要的以研究材料力学行为基本规律、特异现象和材料服役效能为主的科研机构之一。

这一切都做完后,60岁的涂铭旌留下一句“让更年轻的人来接替”,便主动从研究所所长位子退下来,转身投入第二次创业。

对推动中国成为稀土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1988年,60岁的涂铭旌来到成都科技大学任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当时成都科技大学的金属材料学科基础非常薄弱,甚至连实验室都没有。

稀土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涂老着眼国际竞争格局,通过大量调研和深入思考,从做了半辈子的结构材料和钢铁材料研究,转向少有人问津的轻稀土研究。

没有实验室,他把27平方米的杂物间整理出来充当;没有科研项目,涂铭旌就主动去跟科研单位谈合作;没有经费,就自己掏一点,再跟校外企业商谈合作解决一点……就这样,成都科技大学的磁性材料研究起步了。

虽然困难重重,但仅用了几年时间,涂铭旌便带领团队建成四川省稀土材料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承担了一大批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项目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在国内率先利用冷压热固和热压工艺制成了高性能复合永磁,并在原银河复合材料厂进行产业化,2010年银河磁体公司上市,市值达到40亿元人民币。

针对四川经济的发展,涂铭旌还战略性提出《深度开发攀西钒钛资源,打造钢铁、钒钛产业“航母”的思考和建议》等政策建议10余项,促使钒钛产业成为四川省重点建设科技项目;科技部将其有关研发内容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863”计划……他对推动中国成为稀土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5年,因在材料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涂铭旌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文理学院这张“白纸”上画下新蓝图

2008年,耄耋之年的涂铭旌,在所有人惊诧的目光中,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受聘为重庆文理学院名誉校长、发展战略顾问。

“我来是要做事情的。你们给我造个工资表,每个月给我发1元钱,就代表我是学校的人。”重庆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孙泽平回忆,拿了学校发的“1元钱”工资后,涂铭旌钻进永川区及周边大大小小的企业、工厂里。3个月跑下来,他手里攒了300多家企业的名片,每张名片背面,都写着这家企业的需求及产业升级的“软肋”,因为在涂老看来,“做科研既要‘顶天’,也要‘立地’,做好调研是第一步。”

很多人问涂铭旌为什么去文理学院?涂老的回答是:“因为这里是一张白纸,可以建设出我心目中的蓝图。”因此,10年来,涂铭旌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勇担学校总设计师的角色,画蓝图、写方案,再到项目的构思、人才的引进……他带领团队在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转化、人才培养、国际协同等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引领学校一步步转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

在涂铭旌的带领下,文理学院新材料研究院组建起40余人的高层次科研团队,主持了1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科研成果300余项;建起纳米内外墙健康涂料、LED荧光粉及灯具、绿色冶金工艺生产金属铬等6条中试生产线。团队攻克了柔性显示用高分子基体材料的自主可控化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银纳米线大尺寸柔性电子触控产品的规模量产等,仅0.5毫米厚玻璃兼容生产技术一项,就使京东方在全球的显示面板市场占有率由7%上升至38%,累计为重庆京东方新增产值超100亿元。涂老还写出100余篇关于学科建设、学校转型、地方产业发展的报告,为重庆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和科技支撑……

很少有人知道,1993年,涂铭旌就曾患直肠癌。“在校时,涂老每天早上8点就到办公室工作。”重庆文理学院创新靶向药物国际研究院院长陈中祝说,涂老会给大家上党课,讲国家战略的发展和科研工作者的任务,“但他更多的,是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科研工作者不断自主创新,践行科技报国、大爱无疆的理念。”

2019年1月,涂铭旌在成都去世,享年90岁。


(原文刊载于重庆日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来源链接:

https://www.cqrb.cn/html/cqrb/2019-07/12/005/content_236552.ht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