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Alumni Stories
校友故事
更多
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李芬芳 · 校友故事 · 正文
樊登自述:每年10倍增长,做对了这几个关键点
2020年06月15日 08:38 

樊登自述:每年10倍增长,做对了这几个关键点

 

 

最近几年,我平均每年阅读近100本书,录制至少52场讲书节目。

因为疫情,今年这4个月来我一直在家待着,一天约有十几个小时都在读书,到5月中下旬的时候已经读了43本书。公司在上海,我在北京。企业也不太需要我管,创业是可以很轻松的。

 

人不要有“爱好”、不要相信时间管理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一定要泾渭分明”,这种想法害了很多人。

我从来没把读书看成工作,相反读书是我最好的休闲方式、娱乐方式。我也不认为是我把爱好做成了事业,我就是在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同时能赚钱、旅行、有爱情,收获幸福的家庭。

如果我把读书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每天都在想该如何完成,肯定痛苦。

人为什么会觉得痛苦?就是来自分别心,非得爱这个比爱那个多一点。很多人把爱好当成事业来做,结果做着做着就不爱了,爱好也毁了。所以,我说人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有“爱好”。


人也不要做时间管理。

 

我讲过时间管理的课,也告诉过别人时间管理的方法,后来发现时间管理是无效的,因为时间管理没法帮一个人达成更好的业绩。

很多人做时间管理,喜欢把时间搞得很琐碎,在本子上划分很多时间线,8:00-9:00做什么,9:00-10:00做什么,安排得明明白白,看起来很勤奋,但就是不出活。其实这是假勤奋。

 

一个人越是精于计算如何利用时间,就越要花费大量时间衡量一件事情值不值得,最后纠结痛苦,人生可能越没有重点。

人生就是一个混沌的复杂体系,不可能通过精确的计算来掌控。与其相信时间管理,不如管好自己的内心,高投入高产出;与其想着怎样让时间管理的效果最大化,不如把每天该做的事做了,全情投入,享受整个过程。

 

 读书不要对自己太苛刻,更不要对书太苛刻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不少人向我这个职业读书人提问。

1.我如何读书?

我读书的方法一般是,把一本书读完再开始下一本。但有时候读一半觉得没意思写得不好、读来读去读不懂,也会放弃。

2. 我喜欢读什么书? 

我不是只读要讲的书,有的书即便不讲也照样读,比如《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太意识流了,没法讲,但并不妨碍我读它。 

我认为像《道德经》《论语》《金刚经》这类经典书籍,每一句话都值得反复玩味。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改变,理解也会不同,非常有嚼劲。

当然了,人和人不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缘分,有自己喜欢的点。入手的角度不一样,把握好任何一个抓手都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有一本书《扫除道》,讲的是一个叫键山秀三郎的日本企业家,没读过多少书,凭着扫除一件事打造出企业文化。这也是宋明理学讲的“诚”,从诚入手,认真打扫卫生,最后成就一个伟大企业。

3.我如何选书? 

我家每天都会收到一大堆书,我会看封面、推荐语,然后翻一翻前言,扔掉一部分书。难道我就没有扔掉一些好书吗?肯定有。难道我读的书都是最好的书吗?未必。

人不能追求最好,追求最优结果就什么都干不了了,追求差不多就行了。

我们现在播放量最多的书有6000多万次,亲子教育、夫妻关系、沟通、演讲等解决实际问题的书关注度比较高,但很多哲学类、社会类的书籍播放量就两三百万、三四百万,我照样讲。

我们做的不是商业,而是教育。商业的本质是迎合,教育的本质是改变,播放量低一点不要紧,万一有观众因为看了这类书发生了一些变化呢?不是说非最好的书就不讲,我觉得只要对得起观众付我的一天一块钱就够了,不要对自己有太苛刻的要求,也不要对书有太苛刻的要求。


吃了那么多亏后,我想清楚一件事

 

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历史上所有的人想变得更好,都得去读书,都得慢慢走这条路。

人一定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有自己看待生活的方式,而这也是通过读书实现的。

我经常说我是一个读书改变自己生活的人,读书对我的影响是内化到身体里的。 

我曾经创业,做了一本叫《管理学家》的杂志。那时候我每天特勤奋,天天加班,带着团队沿长安街从国贸走到复兴门,满大街推销我们的杂志,一个投资人都被感动了,就觉得我们这么勤奋干不成才怪。但是方法用不对,使蛮劲,没几个月杂志社还是倒了。

回想那次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我不学习,不相信领导力,很多创业者都是这样,无知不要紧,学就好了。傲慢地对待知识才是最大的问题。 

公司倒闭后,我学了领导力、沟通方面的知识,突然就被征服了,发现很多事情早就被前人总结了。我费了半天劲绕了一个大弯子,浪费了投资人的钱,浪费了员工的时间,也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吃了那么多亏后,我想清楚一件事:不相信知识、不谦虚是不行的。 

当一个人慢慢开始读书,哪怕一开始读的不是多么高级的书,就像我的新书《可复制的沟通力》这样的工具书。

不要担心现在读的书层次不高,只要坚持下去,你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层次也会慢慢提升,后期可以再深入地读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书。 

我再讲一个故事,有一年我在长沙讲课,结束后正好赶上春运。我老婆突然打电话让我回桂林团聚,当时既没有飞机,也没有动车,只有绿皮火车,并且还只有硬座。 

我进入绿皮车车厢后,里面坐满了人,桌子上的瓜子皮到处都是,那个刺鼻味儿扑面而来。我拖着行李箱艰难地穿过人群找到座位,座位还被别人坐了,沟通了半天才解决。到了晚上,周围有孩子的哭声、吵架声,还有人流着口水睡着了。我听着吵闹声,紧张地不敢睡觉。

那时候我觉得真的太糟糕了,但是不得不接受现实,只能暗示自己“嘿,人在囧途,太好玩了”,这么想之后,突然我觉得很开心,也就睡着了…… 

我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生活未必会按照我们期待的样子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和所有发生的事和谐相处。这也是读书教会我的。

 

知识并不能真正缓解一个人的焦虑

读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最近几年,知识付费很火。很多人说,知识付费是贩卖焦虑,因为自己也焦虑,所以需要学习。这也许能解释疫情期间,“樊登读书”为什么还能在武汉的业务翻了一倍。 

实际上,如果一个人想通过获取更多知识缓解焦虑,一定会越来越焦虑。因为知道的东西越多,就会发现自己越无知,这叫“无知的边界”。

我读这么多书,按理说我应该越来越焦虑,“好书太多了,读不完啊”,如果这么想,真的是越来越痛苦,但我对读过的书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就可以很开心。 

当一个人把读过的书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时,也会变得焦虑。知识、书籍是帮我们理解世界,理解自己的窗口。 

真正能够减少一个人的焦虑,是他明白了道理、增强了理解力,而非知识本身。比如,明白了黑天鹅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人畜共患病为什么没法灭绝、病毒为什么这么可怕等等。当他了解了这些,就会发现疫情并不新鲜、自己并不无助,内心自然会淡定。

 

“樊登读书”做对了什么?

 

几乎所有人在回头看自己创业经历时,都会觉得是自己英明神武,其实这都是骗人的。不要以为成功是可以复制的,那些失败的企业也很努力,也做了很多事,但是不管用。

一个人做成某件事,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运气。运气是让人保持谦卑的最基本原因。

   现在回过头来看“樊登读书“的发展历程,我总结出十条、二十条成功经验都没问题,但你当个乐子就行了,照着去做未必就能成功。因为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叫作“幸存者偏差”。当然了,为什么我们运气好呢?

首先,我讲书跟别人讲书不一样,我认为讲书不是从微观拆解,而要从宏观上理解书。过去很多人说“拆书”,我不喜欢,因为我觉得拆书是机械化的。

我曾和一个出版社的朋友聊天总结,可能多数平台都是“物理讲书”,把有用的摘出来,最后全是干货。结果读者现在更看不懂了。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理解力就像池子,要把书放到池子里融化。在讲书之前,我要对整本书有概要性的理解,然后分析每一部分用什么样的案例。所以,大家在听我讲书时会觉得这是很完整的作品,从头到尾一口气儿听下来不会觉得尴尬。

让用户明白一本书,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可能是我们在公司管理上做对了。 

虽然我从来没签过一个合同,但是公司以每年十倍以上的速度增长。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我相信人性本善,我们一直把员工视作联盟的关系,甚至鼓励员工创业离开我们。

我一直跟我们的员工讲,有猎头找你们,要多接触,万一有好的机会可以去。我们公司很多人被同行挖走,我觉得特别开心,特别光荣。我还和他们讲,你创业也要和我说,我愿意投资。投资给自己的员工是最靠谱的事。

真诚地帮助员工创业、成功,员工就会一批批地成长起来。有人走了,后面的人才有机会往上升,组织也才能生生不息地运转。

我是真的爱这些人,爱这个社会,也就希望这些人、这个社会能变得更好。帮助一个年轻人成长,是一件太美好的事情。

 

未来个人IP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樊登读书发展到今天,有人说是樊登的“樊登读书”,为什么不孵化新IP?未来又会走向哪里? 

实际上,未来这样的个人IP会越来越多,像薇娅、李佳琦、罗胖等等这样的组织也会越来越多。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个人的能力,而个人IP的塑造要比集体IP塑造容易得多。

 

做知识付费的有很多,像三联、中信,他们的内容也很好,但是为什么没有我们发展得快?原因就是他们求交集。 

比如,中信有一百多个作者,用户有可能得喜欢里面的80个才愿意花钱买单,即使只是不喜欢一个人就觉得这钱花得不值,但是“樊登读书”就我一个人讲书,用户只要不反感我,这个人就愿意买单。 

再比如李佳琦一个人一晚上就卖上亿,去哪说理?我曾经和李佳琦团队聊过,有没有在孵化新IP,对方直接就说像李佳琦这种从BA(柜哥)突然变成网红,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 

李佳琦是随机性幸运地生长出来的,培养不出第二个。这种大个人IP长出来后,围绕他再想办法开发出更多的后续产业,像美妆等等,这就是公司的发展方向。

虽然多IP看起来很强壮,但是传播起来非常困难;个人IP看起来弱小,可传播起来相对容易。所以,未来个人IP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趋势。(原文刊载于正和岛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纰漏,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