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Alumni Stories
校友故事
更多
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李芬芳 · 校友故事 · 正文
叶尚福:从草棚大礼堂走出来的军人院士
2019年06月09日 15:24 
叶尚福:从草棚大礼堂走出来的军人院士
作者:西安交大新闻中心

 时隔多年,叶尚福院士说,终于回来了。离开母校已有近六十载光阴,美好的青春,快乐的年华,在踏上交大校园的那一刻,记忆仿佛在一瞬间被重新上色,那样五彩缤纷,绚丽温暖。叶尚福院士说自己身上早已打上交大人的印记,而这次回来,又回到了梦想开始的地方。

 

“从草棚大礼堂走出来的学生没有孬种”

 叶尚福是一个念旧的人。这次回校他总跟人念叨着草棚大礼堂,说起在那里听过的彭康校长报告,看过的电影、演出。如名字一样,草棚大礼堂是交通大学迁往西安后为解决师生开大会困难,用竹子盖起的一座能容纳几千人的临时大礼堂。大礼堂冬天冷风刺骨,雨天还总漏雨,却让叶尚福念了半辈子。“草棚大礼堂是交大西迁精神的最好见证。”叶尚福说对他们那一代交大学生来说,草棚大礼堂的意义远不是普通建筑那样简单,“它本身科学又实用,在那里听老师作报告,打开了新的世界。”毕业走出校门经历过人生坎坎坷坷后,才真正读懂草棚大礼堂就是一种乐观主义、奉献主义精神。多少交大人都是从草棚大礼堂走出来的,在艰苦环境中求学求知,自此树立了人生追求和远大目标,“所以我说,从草棚大礼堂走出来的学生没有孬种。”

 

叶尚福(左)与同学们合影

 1956年9月,叶尚福从家乡成都辗转汽车、火车,历时近3天来西安报到。作为首批西迁学生,叶尚福在西安新校园里开始了青春生活,他身上的故事也映证着交大西迁的热血岁月。

 叶尚福的同班同学,西安交大电信学院章锡元老师还保留着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上叶尚福与班里几个同学正在劳动,他们笑得很开心。叶尚福回忆说这是与同学们一起参加建设兴庆公园的义务劳动,他记得自己是在挖泥潭。“你看,我们很高兴,自己的学校自己建,西安的公园我们爱!”叶尚福说在困难时期,陕西省、西安市政府依然对交大十分支持,为交大补给了充足食材。“这份情,这份关爱,交大学生不会忘,我们当然要做点事。”叶尚福的眼眶湿润了,声音也有些哽咽,他将目光投向了窗外,仿若看见了年少时的自己,看见了那段光阴故事。 

 叶尚福求学于无线电工程系,对待学习他非常认真。当时的老师都是从上海迁过来的,不少带有上海口音,叶尚福经常听不明白便“似懂非懂”地记下来,课后请班里从江浙沪来的同学帮忙,“也是这样,南北方同学渐渐打破了隔阂,成为了挚友。”带着优异的成绩,叶尚福毕业了,分配到总政治部工作。“母校教会我走路,我学会了做人做事做学问,交大像养育婴儿般把我养大,将我放飞在军队中干事业。”

 

“不做出成绩是怪事”

 从学校毕业后,叶尚福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军人。“穿了快一辈子的军人绿,这几年才穿了其他颜色的衣服。”因工作需要,叶尚福从总政治部调任总参谋部,任职于总参谋部第五十七研究所,开展卫星通信地面站天线及高效馈源技术领域研究工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挑战,叶尚福不断地问自己“我们国家该怎么办?”带着对祖国发展的深切关心,叶尚福下定决心:“要进步,要学习,要修炼专业知识。”

 从研究领域需求出发,叶尚福在数学、外语、计算机上下了不少功夫。从温习大学时的数学课程开始,叶尚福自学了离散数学,他的办公室、宿舍里常能看见写满数学公式的草稿纸。“外语是工具,能使我了解国际最新技术发展。”为此,叶尚福自学了日语、德语、英语、法语,那时只要有空他就跑图书馆,几乎图书馆里所有的外文书他都看过。计算机是叶尚福的好搭档,也是他口中的“老伙计”,一听说谁有了好方法他就赶忙请教,迅速学起来。“不断学习使我不心慌,不着急。”

 1963年,年仅25岁的叶尚福就在大山里开始科研攻关,这一待就是23年。别人眼中的清贫,单一的山里生活叶尚福却自得其乐,“那里是一个学习、科研的好地方,能让人心平气和思考问题。”叶尚福就是这样乐观的人,只要对工作,对科研攻关有好处,他都甘之如饴。

“我最骄傲曾与三个团结、进取的团队一起进步。”依据项目任务,叶尚福与三个团队并肩奋斗过,几乎每个团队都经历了10年的攻坚克难。在团队中,大家心往一处使,彼此支持,共同突破技术难关。“人心齐,泰山移,不做出成绩是怪事!”叶尚福率领团队在多种大口径、高精度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发了我国最早的卫星地面站天线之一的“自动跟踪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等关键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我怎能辜负这份爱?”

“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十五的月亮》是叶尚福最喜欢的一首歌,每每听到他就想起夫人谢淑仪。叶尚福与谢淑仪1968年结婚,他们小时候都吃过苦,家里都有很多兄弟姐妹,对事业都有着不倦的追求,这些共同点使两人有了共同话题,他们牵手走到了一起,相伴做彼此这辈子最真挚的爱人。

叶尚福                                                               谢淑仪

 军人的妻子格外伟大。叶尚福长期在山里工作,与谢淑仪多年两地分居,“我从没听她抱怨过苦和累。”谢淑仪独自操持家里,照顾两个孩子和老人,为家庭默默付出。曾有一次,谢淑仪生病住院了,谢淑仪的同事几次要打电话给叶尚福都被她拦住了。“我不想打扰他工作,让他分心。”后来她身体状况愈发不好,同事瞒着她偷偷打了电话给叶尚福,叶尚福急忙赶回照顾妻子。“她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家里一切都不让我操心。”

 叶尚福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而每次的奖金,他都捐给了团队中患病的年轻人、家境困难的同事,对此,谢淑仪非常支持、理解叶尚福的做法,没有丝毫怨言。“没有她的支持就没有我的成绩,我怎能辜负这份爱?我只会更加努力。”回忆过去,那相濡以沫,支撑陪伴的温暖,想到妻子多年无私的付出,这位为国家立军功的军人,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流下了眼泪。

 带着同样对国家感恩的心,对事业的追求之梦,叶尚福与谢淑仪相互鼓励,相伴一生,在各自岗位上都做出了卓越成绩。谢淑仪说最欣赏的就是叶尚福的上进心和事业心,尤其是对国家那份赤诚。“因为工作性质关系,他在家也没说工作的事,更没抱怨过。”

 因长期劳累,叶尚福身体一直不好,老伴谢淑仪成为他最重要的依靠。“我们相互搀扶,珍惜每天在一起的日子。”陪老伴回心心念念的母校看看,是谢淑仪的一个心愿。夕阳西下,叶尚福与谢淑仪相互搀扶着漫步在交大校园里,他们的背影温暖、美好。在梦想开始的地方,叶尚福轻声向老伴讲起了曾发生过的故事,那些青春的笑声仿佛就在耳旁,久久回荡(原文刊登于西安交大新闻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