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Alumni Stories
校友故事
更多
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李芬芳 · 校友故事 · 正文
陈飞:忆交大摩托车队
2019年05月27日 17:23 

 

我与交大

——忆交大摩托车队

 

校友名片:陈飞,1963-1968年就读于动力机械系涡轮机专业 。(20195月更新

 

1963年秋天,我踏进的大门,开始了5年的大学生活。与中学完全不同的教学,没有了跟在身后班主任的吆嚯声,使我们一时还不能适应。外语课上,老师基本上是外语教学,没有几句中国话,这让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压力。第一节课在33xx上,第二节课又是32xx上,一节课换一个教室,又让课间变得紧张。自习可以在大教室,也可以在图书馆。一切都是陌生又新奇。

严格的升留级制度使我们对学习不敢掉以轻心,规定有两门以下可以补考,若还有不及格的,也要留级;三科不及格的不准补考直接留级。有四门课不及格时不得补考直接退学。不是说可以通过补考及格了就能不留级的。所以,那时的留级都是因病,因家庭原因所致,没有是因为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而留级的。

考试的难度,严格程度,今天的学生也是无法想象的,有时全班大部分会不及格,老师会采用开方乘10的计分,就是说,你最少要考36分才算及格。这更加激励我们去勤奋学习。

我们那时确实认为学习不好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最不济也要考60分及格。从没有“挂科”,“撬课”之说!

在这种严格制度的约束下,同学们也是努力学习,虽然我们这几届学生没有学满五年,是“先天不足”的,但是,“门槛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使我们还是打下了基础,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大部分同学都成为部门骨干主力,同时也不乏众多的佼佼者:教授,院士,学科带头人,科学家--------多不勝举。

紧张的学习之外,交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是十分丰富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不同的活动团体。你有什么爱好?我给你介绍一个培养兴趣发挥特长的去处,包你满意:喜欢吹拉弹唱跳的同学可以在歌咏队、舞蹈队、话剧队、器乐队、军乐队施展才能;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到广播台的记者编辑组磨砺笔锋;喜欢竞技的同学可以在篮排足、田径、体操、举重、自行车、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击剑场上大显身手。其中,军事体育更是一些学生的向往。 射击、航模、海模、无线电报务、跳伞、摩托车活动都有广泛的基础,也有拔尖的人才。1960年曾经有赵怀礼,程银贵,施永堂三位同学被国家队选中。

有好的成绩、好的形势取决于领导的重视,也得益于学校有雄厚的资源基础:有自己的射击场,自己的运动枪支;自己的收发报机;数量很大(50多部)的摩托车(西安高校摩托车之和不及我校多),以及坦克帽,长筒皮靴等等的训练装备。

       上图是蔡和瑞老师保存的1960年4月离校前彭康校长给他们送行在行政楼门前的合影。左起赵怀礼,蔡和瑞(团委军体部长),程银贵,彭康校长,施永堂。

在当年21,22宿舍南边的靶场

关于摩托车活动

我校56年西迁时大约有60辆车。

63年入学时,有一辆英国40年代的“爱伦”(ARIEL)(右行)三轮摩托,一辆美国40年代“哈雷”(HARLEY)(左行)三轮摩托,大约是8辆捷克生产的“佳娃”,两辆捷克生产的“西吉”,其余都是英国40年代生产的“大炮”。在66年(或者是67年)调拨了两辆“长江750”三轮摩托,六辆“幸福250”两轮摩托。

文革时,只动用了两辆“长江750”,三辆“幸福250”。其余新车一直存放在库房里没动用。文革期间,被盗走一辆车。

               上图是 爱伦(黑色车身,油箱有鍍铬装饰)和哈雷(银白色车身,红油箱,手排挡,脚离合器,V字前后排列双缸发动机,双化油器)。

 

车况(技术状况)

相当数量的车都是有牌照可以上路行驶的。最大最多的问题是发动机磨损,“上油”(烧机油),活塞、活塞环没有备件。

借给陕西省摩托车队的几辆“佳娃”、“西吉”,借出去的是新的,还回来的时候,摔得已经不成样子了,只是有一个车形罢了,已经是处于报废状态了。以后也没有用于训练了。


摩托车的普及训练活动

在自行车还不是家家都有,也不是人人都会骑自行车的年代,会开摩托车无疑是一件让人非常羡慕向往的事。这也就是摩托车活动比“枯燥的”射击;“专心的”无线电;“细心的”航模更具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每期训练,报名的同学都很多。

筛选考试的题目是自行车骑“8”字,慢骑。看自行车技术的掌握情况。学习分理论知识和驾驶技能两部分。

学习驾驶摩托车的过程是从学员推车开始,如同推自行车一样,先推着沉重的摩托车练习走直线、转圈、停车,可以控制车辆的行走方向,停车后,再坐在车上作感觉(感受)驾驶训练(辅导员在车后推行),在如同骑自行车一样,掌握了平衡、直行、转圈、停车的基本要领后(这也是为什么要考自行车的原因),再起动车辆学习挂挡、起步、行驶、停车、摘挡、熄火等一系列的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最后通过一次全面的考核就结业了,给合格学员发有证书。

这是辅导员凌坤寿(金相22班)保存的证书


辅导员的选拔

在每期训练结业时都会挑选几个学习踏实、技术掌握全面、有兴趣、愿意继续服务的同学留下,经过培训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同时,身体条件也是很重要的,必须是身高力大、体魄健壮。

辅导员的训练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在实践中学习车辆基本知识,故障的诊断和排除,驾驶技术的提高。

每次出车前的准备工作,如检查车辆状况,检查离合器间隙大小,刹车的松紧程度,加注汽油、机油,轮胎充气等等。

故障分析与排除更是学习热点。车子不能启动,就是油、电两个系统的原因。怎么区别?怎么检查?化油器的调整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重点:怎么从发动机的声音上判断混合气的稀浓?化油器调整的好坏对发动机工作状况有什么影响?怎么检查调整效果?火花塞的颜色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采用“一人调整,大家评议,检查验证”这么一个办法来提高水平。要求调整到怠速不熄火,发动机转速还不能高;(较快地)加速不熄火;火花塞不积碳(较长时间后检查);行驶时加速有力不熄火。

发动车,起步,编队行驶,障碍绕行,交换驾驶,定点停车都是每一个辅导员的必学技能。不要小看发动车,冬天发动车就是一项很见功底的考验:天冷汽油挥发性降低,机油粘度变大,都造成了起动困难。如若没有掌握基本技能,再没有掌握这辆车的特性,当其他的辅导员都在列队准备出发时,你这里连车都没发动着。自己什么感觉?大家又怎么说你嘛!

战马的性情有烈,驯之分,每辆摩托车的性能也都不一样,有好开的,也有不好开的,我们要求每个辅导员都能驾驭了任何一部车。新进队的辅导员在第一个学期可以挑选易操作的车辆开,如果第二个学期还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将会被淘汰。在实际训练时,我们还是以车定辅导员的,不好开的车还是由技术好的辅导员开。例如最难驾驭的13号车就是身强力壮的“大块头”凌昆寿的“专车”。

现在东校门外和南校门外的两条路,当年还是两条土路,行人很少,更没有什么机动车,有上下坡,弯道,是一段理想的校外道路训练场所。结合交通法规进行坡道停车、起步,会车,超车等等实际道路情况训练。每逢校外训练大家都十分兴奋,多少都有点撒欢的感觉。

第二部分:教学辅导技能培训。

能出色完成教学(学车)计划,不出人身事故,让学员能尽快掌握摩托车的驾驶技术是辅导员能力大小、水平高低的反映。

对辅导员最具考验的教学就是让初学者能克服畏惧心理尽快地学会并掌握如何“起步”。这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阶段之一。起步熄火不可怕,怕的是加大了油门又松了离合器,车子突然冲了出去。如果辅导员一旦失去控制就是撞车摔人的事故。另一个危险阶段是在学习的中后期,学员有了“学会了”、“能开了”的想法后,不按要求操作,特别是超速后又不能控制车辆时,极易发生事故。

辅导员要掌握坐在摩托车后座上(学员身后)还能掌控车辆的本领。就是双手能触及并且握住手把,控制住油门、方向,停车。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也就是辅导员不要小个子的原因(手臂不够长)。两轮摩托车的交换驾驶就是训练提高科目。“交换驾驶”顾名词义就是乘员和驾驶员互换位置,在车辆行驶中互换角色,由乘员变成驾驶员,锻炼在非常不利于操作的位置和情况下掌控车辆的本领。

新辅导员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传帮带”的过程。选中留下的学员由业务能力较强的老辅导员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辅导带培。先期的重点是提高新人的驾驶技能,后期才是提高辅导技能的实践。在普通学员的培训时段里,留有几部车专门供他们练习用。

摩托车队的培训到文革期间就停止了。

校摩托车队辅导员在体育馆前的合影。

前排左起: 徐健,A,刘富春(内燃21), B, C,岑梦熊(制冷21), 师傅翁国善 中排左起:丁惠康(金相22),毛树楷(金相22) D,李忠和(内燃21),E,凌昆寿(金相22),蔡和瑞老师,F,  后排左起:朱荣年教授,喻会然, H, 刘振宇(内燃21), 陈飞(涡轮31),I。

120年校庆有信息的辅导员名单如上,希望知情人提供其余七人姓名)

辅导员凌坤寿

 

这是摩托车队和男女体操队,航模,射击队组成的入场队伍经过主席台的情景。

每年校运动会开幕式上的造型入场和表演是摩托车队的重头戏。摩托车队的表演项目有:编队行进,飞越单断桥,飞越双断桥,过独木桥,翘翘板(都有专门制作的器械供表演使用),障碍绕行,交换驾驶,钻火圈,飞车换轮胎一些项目。65年的运动会上只表演了后三项。

这是65年的飞车换轮胎表演。翁师傅驾驶,刘振宇压斗,陈飞换轮胎。国庆节参加西安市的庆祝游行,我们是体育方阵的压队。这样的游行都是有驾驶执照的辅导员才能参加。我记得参加64年的游行有体育教研室的很多老师:如蔡和瑞、张剑冰、李榕基、朱荣年、谈连峰等老师,还有一些不记得姓名的老师参加。因为张自升,蔡和瑞一直和车队的管理有关,蔡老师文革时又和我们一起开车。张剑冰是我们校男排的教练,我在男排还参加过一学年的训练。李榕基是校女排的教练,篮球国家级裁判,球场上突然响起又戛然而止的短促响亮哨声,明晰的判罚手势真让人折服。朱荣年是体育教研室主任,也带过我们班的体育课。谈连峰是我一年级时的体育老师,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还记得他们的姓名。

新年长跑越野赛的联络车,开道车。自行车越野赛、公路赛的开道车。“给赛车”开道比“给人”开道难度大多了。

航模比赛时,摩托车也是必备的后勤保障。那时多是无动力滑翔机。一旦航模失控飞跑了,就要立即出动,跟踪,追击寻找失控的飞机。航模的制作者眼铮铮看着自己的飞机飞跑了,那着急的心情可想而知。坐在你后边那是不停地督促快快快,往左跑了,又往右跑了——。摩托车机动灵活快捷的特点就马上突显了。对驾驶员的要求很高,不只是要有驾照,还要有能在复杂道路的上驾驶的本领。

每个星期六晚上给电影组“跑片”。那时的电影放映是一部电影几个地点(影院),分先后同时放映,行业术语叫“串片”。如 甲先放映乙后放,就是乙和甲串片。如果等甲放映完再把拷贝取回来,那自家开演时间就拖的太晚了。具体做法就是:乙把甲放映过的部分拷贝先取回来,乙就开始放映。紧接着就要立即返回到甲处,再把甲放映过的拷贝及时取(送)回来,保证自家的放映不中断。这需要好几个往返(通常是3~4次)才能完成一部电影的放映。这个往返取拷贝的工作就是“跑片”。因为跑片,所以我在学校5年里就没有看几次电影。放映“早春二月”,“武训传”时都是我在跑片,我也就失去了“批判”的机会,此后再也没有机会看这两部影片了。

电影拷贝(底片)是装在一个圆铁盒子里保存的,一盒叫一本。电影长短不一,拷贝的多少也不一样。我们根据放映影片的本数多少制定跑片计划:几次跑完,每次跑几本。要保证放映中途不断片,让大家流畅地看完电影这是根本宗旨。

我校通常是和冶院,西大,西工大,韩森寨影院串片。最难跑的一次是放映“武训传”。那是和最近的韩森寨影院串片,要求一本一跑,为了保证中途不会断片流畅完整地看完影片,我们动用了四部车跑片(平时用两部车跑的次数都很少,这次安排了三部跑,一部备用。)那一天刮大风,拷贝又比一般电影多好几本。那是一次最紧张的跑片,所以我记得特别清楚。

到文革期间,车队就是为校革委会服务。摩托车比自行车快,又没有轿车的“规格”高,什么人什么情况下都能使用。作为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承担了联络,接送人员,取送资料的工作,在西安和周边地区奔走穿梭,一天跑100多公里那是经常的事。每次雨天出车回来,都像尿裤子一样非常尴尬。因为顺着油箱往后流和胸前往下流的两路雨水集在腿弯处顺着缝隙就流到裤子上了,除非是穿雨裤,大衣式的雨衣根本抵挡不住。冬天回来手脚麻木得像冰棍一样。所以对“风雨无阻”,“不怕天寒地冻”,“无怨无悔”那么几个形容词体会尤为深刻。那是一段不堪回首难忘的记忆。

特别要说的是:即便是在正常次序被破坏的文革期间,交大的摩托车队都是严守国家法纪,没有把车交给没有驾驶执照的辅导员开出车库,没有给他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更没有到校外去搞打砸抢,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损失。我们起码守住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感悟

从我64年考取了驾照开始直到毕业,这四年时间里,“跑片”是周六的主要内容。周日及假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用于摩托车队的训练了。文革又占据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这些业余活动中学到了什么?

除了学知识外还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的“主管”领导:体育教研室或军体部都不大管我们,训练时也不是都能见到他们的,也不记得有“官方”委任的或大家选举的队长之类的“官衔”。 活动都是辅导员们自己在安排。主要是几个“核心”辅导员在安排人员车辆。(据我爱人回忆,她在广播台的时候,也不记得有组长之类的职位,播音,编辑,机务也都是自己在排班。万洪祥老师也是只管理资产,不管业务。)这就是一个活动空间提供一个平台,给你一个锻炼成长的机会,让你充分去发挥,历练。其实这里就是一个人生的实习舞台。如何才能进入“核心”圈,那就要有一定的威信,能得到大家的公认。你就要吃苦在前,勤奋做事,提高业务能力,办事公道,顾大局。学员训练时你挑好开的车;辅导员自己训练时你坐上车就不下来,只顾自己开;技术虽好却不肯教人;指手画脚不做具体事的人都是不入大家的“法眼”的。也就是现在说的德才兼备才行。品德的培养是人生首要都是从点滴开始的。这个阶段主要是内燃和金相“2”字头的几位在组织安排活动。校外训练时他们就是“行人”、“交警”的扮演者,没有时间让他们“撒欢”、过“车瘾”。

以跑片为例说说怎么做事。每次跑片前我们对车辆都要做认真地检查准备,油,电,轮胎,灯光,刹车都要齐齐查一遍。跑片路线,准备跑几次,出发时间也要和电影组商定统一后确定下来。那时候又没有手机,出现状况时根本就没法联系,所以要事先把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预计到,“孤军”处置的方法想周全,才不会出现状况时“抓瞎”。按现在说法就是事先做好预案。从中悟出把事情办好的真谛。那就是知道要做的事情的全过程,各个人(部门)做什么,相互怎么配合,关键点在哪里,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应急)措施。这就培养了我们在参加工作后能尽快地担起重担的能力。回想起来,自从我们摩托车跑片以来还真的没有出现过插播幻灯片的情况:“(一个画面)一辆飞奔的摩托车,驾驶员满头大汗,帽子也飞了——(一行字幕)影片未到”。

再说一个预案的重要性的例子。一次和翁师傅在路上,前面一个农民骑着一辆自行车,后面带着两个大筐,很正常地骑着。翁师傅就提醒我:注意离他远一点,要提防他突然摔倒。果不其然,就在我们接近他的时候他突然摔倒了。如果没有准备,速度没慢下来,再没有离他远一点那就是一次“说不清”“自认倒霉”的交通事故。

作为工科学生要有动手能力,在车队这个期间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所以到了工厂的机修组,不怕油污敢下手,拆装零件,使用工具,条理性等方面是和没有经过锻炼的学生有显著的不同。

电影组的同学每到放电影的时候就是挂银幕,收银幕,售票,把门验票,打扫露天电影广场的卫生。能学什么技术?直到文革期间每个班都要坚持轮流去食堂帮灶,帮炊事员洗菜,卖饭,打扫卫生。又能学到什么?正如刘振宇(内燃21,西安BYD公司任职)在120年校庆晚会上说的:“回忆在校时,我们经历了全国学雷锋活动。同学们曾经半夜起床,扛着大扫把步行到钟楼,趁着夜深入静为西安市民清扫东大街。受到社会一致好评!这些经历也坚定了我们无私奉献,精忠报国的人生观。”我们就是这样在交大的校园里生活着,成长着。

周密的计划性,科学的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注重细节脚踏实地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理念在交大学习期间,就在在这些点点滴滴的平凡日常琐事中向我们灌输着,潜移默化地改造着我们。

知识不只是从书本,课堂上获得;生活实践里处处都有。

不只是老师在教学楼里育人;交大校园里处处都是育人的沃土。

把学到的知识,技能服务于社会,回报社会。新学员的培训,周六的跑片,就是我在学校期间的践行实习。

授我知识,教我做人,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感恩师傅!感恩帮助我成长的校友!

回报社会,无私奉献,感恩祖国!

 

题外话:

这张照片是120年校庆时志愿者刘露拍的,发到网上帮我找人的。刚发到网上就被西安晚报的记者发现,追过来做了一次采访,在西安晚报上有一篇报道。后来被选入“双甲子校庆感动交大人的10个瞬间”摄影作品选。和 2016(2)总48期期“校友之声”中。

1 回忆一些当年校摩托车队活动的情况,希望能为编纂校史给杨老师提供一些素材。任老师选用。

2 如有和翁师傅讲述不同的(例如车的数量等),请以翁师傅所述为准。

3 如有不妥之处请老师指正,修改。

 

作者:

图片:陈飞 凌坤寿 蔡和瑞

 

 

 

Baidu
map